影響你生活的14個心理效應:

1、野馬效應
吸血蝙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但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明白到底為了什麼而生氣和焦慮,不要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

2、聚光燈效應
有時我們總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但事後馬上就忘了。

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 “聚光燈效應 ”只存在於你的頭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映。試一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會更好。

3、毛毛蟲效應
將毛毛蟲們首尾相接,圍一圈放在花盆邊緣,花盆不遠的地方撒一些松葉,毛毛蟲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轉圈,最終因飢餓和精疲力盡相繼死去。

當我們的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頓時,應努力尋求突破。不能只關注做了多少工作,還要關注做出多少成果,也就是 “效益 ”。

4、馬太效應
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新約.馬太福音》: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要保持在某個領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就能夠將大部分有利的資源聚攏在你的身邊。

5、飛輪效應
為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飛輪轉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近點後,你無需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

有時候你可能覺得做一件事很困難,但再堅持一下,過了臨界點,就會變得輕鬆。

6、酸萄萄效應
寓言中狐狸得不到葡萄就說它酸,以平衡自己的心理。人們拿自己能夠接受的 “理由 ”來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重的傷害。

心理防衛功能的確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活;然而,沉溺其間卻對生活有明顯的副作用。

7、凡勃倫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

人也是一樣的,要想得到 “好價錢 ”,就要把自己琢磨成器,放在對的地方待價而沽,職場如人生,都是如此。

8、糖果效應
心理學家測試一群4歲的孩子能否堅持在20 分鐘後吃糖,經12 年追蹤,不同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個性表現不同。試驗通過孩子小時候表現出的自控、判斷、自信,來預測其長大後的個性。

要善於抵制誘惑,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別指望自控力會隨著年歲的增大而自動增強,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去鍛鍊。

9、南風效應
也叫 “溫暖 ”法則,源於一則法國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可以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颳得寒冷刺骨,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南風徐徐吹動,行人越來越熱,繼而脫掉大衣。

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 “溫暖勝於嚴寒 ”,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平心靜氣地好好談談,往往能化干戈為玉帛。

10、三明治效應
批評心理學中,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會使受批評者偷快地接受批評。

在建議和批評的同時,不忘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可以使接受批評者積極地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11、曝光效應
對人際交往吸引力的研究發現,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見到某個人的次數越多,就越覺得此人招人喜愛、令人愉快。

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在某人面前混個臉熟會贏得好感。

12、破窗效應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在工作中,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戒,別讓自己成為職場上那扇任人踐踏的破窗戶。

13、登門檻效應
要讓他人接受很難的要求時,最好先讓他接受一個小一點的要求,這樣他就比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這種心理現象叫做 “登門檻效應 ”。

跟別人提要求時,不要開始就提過高的要求,應先提小要求,再通過鼓勵,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過,還要注意看住自己的 “門檻 ”,該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拒絕。

14、鳥籠效應
如果一個人的客廳有了一個空鳥籠,過一段時間,他很可能會買只鳥回來養。

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自覺不自覺地新增更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3 Tue 2019 13:55
  • 談空

談「空」    (轉貼分享!)
 
【 大 道 場 】~ 洪 寬 可 著

秋天的近禪園,感覺很有大自然的氣氛,看到許願池裡的那些錦鯉,每一尾都很活潑,就好像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表演一樣。
當大家正覺得大自然的景色非常美妙的時候,一位剛從國外回來的朋友,打開了話匣子,他提到一個問題。
他說:「佛經說空,道經說無,而自己研究經典一、二十年,對空的認識總覺得很縹緲、無法瞭解,想聽聽老師的意見。」
我心想,既然大家有緣在一起,我就提出個人的淺見:「佛經說六根皆空、六塵清淨,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照佛經所講,這六件事情是污染我們心的六種管道、
六種來源,我們要讓它空,我們的心才不會受到污染。」
這位朋友就說:「當我看到一位女子長得很美麗的時候,佛經教我們要觀想她是一堆白骨,裡面裝的是一些血、內臟跟屎尿,這是我無法做到的。」
我說:「其實過去我也是這樣子修,但是成效不彰,後來我才發現,空的意思是要我們把它看清楚而不受它影響,這才叫做空。」
當我們眼睛看到美色,但是它不會污染我們的心,不會讓我們動壞念頭,就是眼根空了。
簡單的說,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觸的環境感受,它不會打動我們的心、不會污染我們的心,就是六根皆空了。
談完之後,大家皆大歡喜,雖然所談的主題是空,內心卻非常的充實。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澡養生
 
    對於不方便、不習慣練功、修法的人,我另外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用泡澡的方式來養生,依照我們前面講的原理,這種養生式的泡澡也有一些要領:
一、 水泡到肚臍的高度就好,不要泡到胸部。
二、 溫度不要太高,不要超過四十度。
三、 每次泡澡時間要三十分以上,才會顯出效果。
四、 要注意浴室的適當通風。
    一般人泡澡的水溫都過高、而且全身浸泡,泡得全身紅通通的,這是不健康的方法,所以才會有身體如果有什麼毛病就不能泡澡的說法。如果依照這四點要領,溫度不高(不超過四十度),只泡到肚臍,就比較沒有那種限制,而且效果更好。
    泡澡的時候,水溫不宜太熱。太熱就像在炸東西,像市面上的油炸冰淇淋一樣,為什麼可以油炸冰淇淋?經過快速的油炸,表面雖然熱了,裡面冰淇淋的冷氣仍然被封在裡面,所以還是冰的。如果泡澡的溫度太高,也會有類似的現象,身體表面雖然泡熱了,體內仍是冷的,因為皮膚一下子接觸到高溫,馬上收縮,反而把體內的寒氣封在裡面,這樣就沒有達到泡澡的效果。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泡一半,泡到腰部、肚臍的高度效果最好。同時溫度不要超過四十度,每次泡三十分鐘以上,時間要夠長,效果才會顯現出來。這時,身體的上半身雖然沒有泡在水裡,也會冒出一滴滴的汗水,我們就知道原來自己的體質還是寒的,而且身體的百病就是從「寒」引起的。
    有一篇報導說,歐洲有一個實驗報告顯示,現代成年男子的精蟲數目是五十年前的一半,我想就是因為現代人太多體寒。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模式,都是思想用太多,氣血往上走,下肢就寒;我們人的生命原動力來自下盤,肚臍以下(道家所說的「丹田」),當下半身體寒,我們的生命就沒有受到合乎自然法則的孕育,違反了大自然,造成上溫下涼,就顛倒了。
    我來做一個比喻,十幾年前我看過一種擺飾,它是一個筒狀透明的容器,裡面裝著透明的液體,其中還有紅色、綠色,像油的東西,它底下點了一個燈泡,當裡面的油受到燈泡加熱,比重變輕,就慢慢的浮上來,浮上來之後,沒有受到熱,溫度下降,比重又變重沉下來……形成一個連續性的循環,看起來很漂亮。
    它的原理就很合乎人體的養生。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讓自己下半身溫度稍微高一點兒,體內的血液才能形成一種連續性循環的平衡,也能夠減輕心臟的負擔。可是,我們現在是下涼上熱,血液的循環不但沒辦法透徹,還比平常加倍負擔。尤其,血液的活動是身體活動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份,當這個活動不合乎自然狀態,當然就是身體病痛的來源了。
    所以,要得到健康,要先讓氣血調和。很可惜的,現在的健康觀念太多只停留在飲食及運動,對於這方面比較忽略。像有些日本人很會養生,他們就是用一塊圍兜,照顧他的下腹部。
    也有很多養生法都是從丹田修練開始,這都是古人傳承下來的養生法。對於沒有時間修練的人,我們剛才介紹的泡澡的方法倒是很方便的,尤其在冬天的節氣裡,透過這個方法,把自己的氣血調一調會很有幫助。
    我記得有一位企業家為了服務它的客戶,怕有的人沒有時間泡澡,或是家裡沒有浴缸,還特地訂製了木頭的泡腳桶,讓人在家裡就可以先從泡腳開始,他的用意真可說是菩薩心腸。泡腳的原理跟泡澡也是一樣,不方便泡澡的話,泡腳不失為簡單而有效的替代方式。這兩個方法,不管是泡澡、泡腳,都很簡單,但貴在執行,才能受用。
(摘錄自原古心靈教室月刊第十一期(大道場第二輯),記事本上的貼圖「半身浴療治百病」一書,是老師曾經推薦給我們看的書籍。)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7 Wed 2019 15:33
  • 慈經

Aham avero homi
願我無敵意 無危險 (願我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o homi
願我無精神的痛苦 (願我遠離一切心理的痛苦)
anigha homi
願我無身體的痛苦 (願我遠離一切身體的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mi
願我保持快樂 (願我身心皆得安樂)
*
Mama matapitu, acariya ca natimitta ca
願我的父母親 我的導師 親戚和朋友 (願我的父母、導師、親人與朋友)
sabrahma - carino ca
我的同修 (以及與我共同修習佛法的行者們)
avera hontu
無敵意 無危險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無精神的痛苦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無身體的痛苦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
Imasmim arame sabbe yogino
願在這寺廟的所有修禪者 (願所有在這個宅院中的修行者們)
avera hontu
無敵意 無危險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無精神的痛苦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無身體的痛苦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
Imasmim arame sabbe bhikkhu 、 samanera ca
願在這寺廟的比丘、沙彌 (願所有在這個宅院中的僧侶、沙彌)
upasaka 、 upasikaya ca
男教徒、女教徒 (優婆塞、優婆夷們)
avera hontu
無敵意 無危險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無精神的痛苦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無身體的痛苦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
Amhakam catupaccaya - dayaka
願我們四資具的布施主 (願供養我們衣食醫藥與居所的施主們)
avera hontu
無敵意 無危險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無精神的痛苦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無身體的痛苦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
Amhakam arakkha devata
願我們的護法神 (願我們的護法諸天們)
ismasmim vihare、ismasmim avase、ismasmim arame、
在這寺廟的、在這住所的、在這範圍的 (在這道場、在這住所、在這宅院裡)、
arakkha devata
願所有的護法神 (願護法諸天們)
avera hontu
無敵意 無危險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無精神的痛苦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無身體的痛苦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
Sabbe satta、 sabbe pana
願一切眾生 (願一切眾生)、一切活着的眾生 (一切會呼吸的生命)
sabbe bhutta 、sabbe puggala
一切有形體的眾生 (一切造物)、一切有名相的眾生 (一切個體)
sabbe attabhava - pariyapanna
一切有身軀的眾生 (一切人)
sabbe itthoyo、 sabbe purisa
所有雌性的 (一切女眾)­、所有雄性的 (一切男眾)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所有聖者 (一切聖者)、所有非聖者 (一切凡夫)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所有天神 (一切天人)、所有人類 (一切人類)
sabbe vinipatika
所有苦道中的眾生 ( 一切處於四種苦痛者)
avera hontu
無敵意 無危險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無精神的痛苦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無身體的痛苦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
Dukkha muccantu
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 (願眾生都能解脫一切身心的痛苦)
Yattha-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願他們不失去以正當途徑所獲取的一切 (所得不失)
Kammassaka
願他們依據他們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與業共生)
*
Purathimaya disaya , pacchimaya disaya
在東方的 (東方),在西方的 (西方)
uttara disaya , dakkhinaya disaya
在北方的 (北方),在南方的 (南方)
purathimaya anudisaya , pacchimaya anudisaya
在東南方的 (東南方),在西北方的 (西北方)
uttara anudisaya , dakkhinaya anudisaya
在東北方的 (東北方),在西南方的 (西南方)
hetthimaya disaya , uparimaya disaya
在下方的 (下方),在上方的 (上方)
*
Sabbe satta、 sabbe pana
願一切眾生 (願一切眾生)、一切活着的眾生 (一切會呼吸的生命)
sabbe bhutta 、sabbe puggala
一切有形體的眾生 (一切造物)、一切有名相的眾生 (一切個體)
sabbe attabhava - pariyapanna
一切有身軀的眾生 (一切人)
sabbe itthoyo、 sabbe purisa
所有雌性的 (一切女眾)­、所有雄性的 (一切男眾)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所有聖者 (一切聖者)、所有非聖者 (一切凡夫)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所有天神 (一切天人)、所有人類 (一切人類)
sabbe vinipatika
所有苦道中的眾生 ( 一切處於四種苦痛者)
avera hontu
無敵意 無危險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無精神的痛苦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無身體的痛苦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
Dukkha muccantu
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 (願眾生都能解脫一切身心的痛苦)
Yattha-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願他們不失去以正當途徑所獲取的一切 (所得不失)
Kammassaka
願他們依據他們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與業共生)
*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上至最高的天眾 (由最高的聖者)
adho yava aviccito
下至苦道中的眾生 (到最底的苦界),
samanta cakkavalesu
在三界的眾生 (遍宇宙)
ye satta pathavicara
所有在陸地上生存的眾生 (所有陸地的眾生)
abyapajjha nivera ca
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nidukkha ca nupaddava
願他們無身體的痛苦、無危險 (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危險)
*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上至最高的天眾 (由最高的聖者)
adho yava aviccito
下至苦道中的眾生 (到最底的苦界),
samanta cakkavalesu
在三界的眾生 (遍宇宙)
ye satta udakecara
所有在水中生存的眾生 (所有水中的眾生)
abyapajjha nivera ca
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nidukkha ca nupaddava
願他們無身體的痛苦、無危險 (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危險)
*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上至最高的天眾 (由最高的聖者)
adho yava aviccito
下至苦道中的眾生 (到最底的苦界),
samanta cakkavalesu
在三界的眾生 (遍宇宙)
ye satta akasecara
所有在空中生存的眾生 (所有空中的眾生)
abyapajjha nivera ca
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nidukkha ca nupaddava

 
 
 
 
Aham avero homi
願我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o homi
願我遠離一切心理的痛苦
anigha homi
願我遠離一切身體的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mi
願我身心皆得安樂
Mama matapitu, acariya ca natimitta ca
願我的父母、導師、親人與朋友
sabrahma - carino ca
以及與我共同修習佛法的行者們
avera hontu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Imasmim arame sabbe yogino
願所有在這個宅院中的修行者們
avera hontu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Imasmim arame sabbe bhikkhu
願所有在這個宅院中的僧侶、
samanera ca
沙彌、
upasaka - upasikaya ca
、優婆塞、優婆夷們
avera hontu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Amhakam catupaccaya - dayaka
願供養我們衣食醫藥與居所的施主們
avera hontu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遠離心理的一切痛苦
anigha hontu
遠離身體的一切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Amhakam arakkha devata
願我們的護法諸天們
Ismasmim vihare
在這道場
Ismasmim avase
在這住所
Ismasmim arame
在這宅院裡
arakkha devata
願護法諸天們
avera hontu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遠離一切心理的痛苦
anigha hontu
遠離一切身體的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都能得到身心的安樂
Sabbe satta sabbe pana
願一切眾生 一切會呼吸的生命
sabbe bhutta sabbe puggala
一切造物 一切個體
sabbe attabhava - pariyapanna
一切人
sabbe itthoyo sabbe purisa
一切女眾 一切男眾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一切聖者 一切凡夫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一切天人 一切人類
sabbe vinipatika
一切處於四種苦痛者
avera hontu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遠離一切心理的痛苦
anigha hontu
遠離一切身體的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都能得到身心的安樂
Dukkha muccantu
願眾生都能解脫一切身心的痛苦
Yattha-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所得不失
Kammassaka
與業共生
Purathimaya disaya
東方
pacchimaya disaya
西方
uttara disaya
北方
dakkhinaya disaya
南方
purathimaya anudisaya
東南方
pacchimaya anudisaya
西北方
uttara anudisaya
東北方
dakkhinaya anudisaya
西南方
hetthimaya disaya
下方
uparimaya disaya
上方
Sabbe satta sabbe pana
願一切眾生 一切會呼吸的生命
sabbe bhutta sabbe puggala
一切造物 一切個體
sabbe attabhava - pariyapanna
一切人
sabbe itthoyo sabbe purisa
一切女眾 一切男眾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一切聖者 一切凡夫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一切天人 一切人類
sabbe vinipatika
一切處於四種苦痛者
avera hontu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a hontu
遠離一切心理的痛苦
anigha hontu
遠離一切身體的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他們都能得到身心的安樂
Dukkha muccantu
願眾生都能解脫一切身心的痛苦
Yattha-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所得不失
Kammassaka
與業共生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由最高的聖者
adho yava aviccito
到最底的苦界
samanta cakkavalesu
遍宇宙
ye satta pathavicara
所有陸地的眾生
abyapajjha nivera ca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nidukkha ca nupaddava
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危險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由最高的聖者
adho yava aviccito
到最底的苦界
samanta cakkavalesu
遍宇宙
ye satta udakecara
所有水中的眾生
abyapajjha nivera ca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nidukkha ca nupaddava
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危險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由最高的聖者
adho yava aviccito
到最底的苦界
samanta cakkavalesu
遍宇宙
ye satta akasecara
所有空中的眾生
abyapajjha nivera ca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nidukkha ca nupaddava
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危險

顯示部分內容

 
2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殊勝的符號  可遇不可求

一個能令人產生殊勝的符號,是可遇不可求的,這樣的機緣全在當事人的「一心」之中,
甚至是在一般人看起來是「無知可笑」的「迷信」之狀態下產生的。
當一個人在某種機緣之下,奉請了一尊金身回家供養的時候,這尊金身當下就變成供養者的一種殊勝的符號了,
他會以「敬神如神在」的恭敬心,早晚上香奉茶,虔誠的頂禮膜拜,透過這樣的動作,
這個符號可以產生訊息,激發出人體中所蘊藏的不可思議的「心靈的力量」而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應。
如果以雕像為主,分成兩個方向來思考的話,
第一、相同的木頭雕刻成不同的雕像就變成不同的符號,因而產生不同的訊息,完成不同的功德。
第二、相同的雕像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是變成不同的符號,因而產生不同的訊息,形成不同的影響力。
所以神蹟及種種不可思議的感應,其實完全是從供奉者的「虔誠恭敬」心而出的,
與木頭、雕像、金身沒有關連,金身只是扮演者「符號」的角色而已。
138期月刊《符號與名號》裡也曾經說到,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有人能把自己的子女當作佛一樣來尊敬、供養的話,
那子女也可以成為我們修行上的師,佛的種種不可思議功德也會降臨在我們身上,
可是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管如何的虔誠恭敬,畢竟還是自己的子女,
這個符號還是引導出「子女」的訊息,幾乎不可能產生「佛」的訊息,
所以說:殊勝的符號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此我向來不反對鄉間小神壇的乩童(當然招搖撞騙者除外)為那些阿公阿媽所做的服務,
因為阿公阿媽安心的拜拜、求神,當他們的虔誠恭敬心達到臨界點的時候,他們心中的符號就會發生作用,
引導出生命體中的那股不可思議的「心靈的力量」,當下很多難以想像的奇蹟、神蹟就可能降臨在他們身上了。
除了佛像可以變成金身成為符號之外,天主教、基督教的「十字」以及佛教的「萬字」,還有道教的「太極」、「八卦」也都可以變成聖物成為符號。
大自然間的一切,當因緣成熟的時候,都可以成為相信者、相應者的「符號」,
藉著這個符號可以引導當事人進入他所認定、所相信、所相應的「殊勝」和「神聖」,因而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
記得在我們126期月刊,《來自心靈的力量》一文裡有這樣的一段敘述:
「心靈是人類最尊貴的寶藏,它就像一顆萬靈丹,不但可以用來幫助自己,也可以用於協助別人。」
這個心靈的力量雖然蘊藏在我們裡面,可是需透過外面的符號相應才能被激發出來。
各位學員、行者!透過這個月的「再談符號」,是否可以體會出精研醫學與科學的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什麼會說:
「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佛學是哲學中的哲學」呢?
長久以來,我個人一直有個想法想告訴天下所有的人:
不要完全依賴科學,撥個空試著來瞭解一下心靈之學,您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幸福快樂的人,
然後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跟您一樣,也變成幸福快樂的人。
 摘錄自原古心靈月刊第139期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訊 息 法 門
 
在我第一次對外宣說「原古之道」的演講中,或者是後來的書籍裡,都一再的提到原古之道的五大特色:
一、是訊息法門。二、是符號法門。三、超越意識。四、不以自我起修。五、無關宗教。
其實「洪寬可」這三個字,只是一種「符號」,並不代表任何個人之形體或形象;這個符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會產生訊息」,
而這個訊息可以引導有緣人進入「集體因緣」,相應「天地靈場」接受天地的滋潤與教化,開啓心靈大寶藏,展現人人本有之大智慧。
就如〈原古祖訓〉裡所說的:
以大自然為師開啓心靈大寶藏
展現人人本有之大智慧以完成
圓融精神物質而無礙之大生命
圓滿前世今生而無憾之大圓滿
讓我們的存在成為眾人的利益
有如一盞明燈普放大光明
所以自從開始對外宣說原古之道這二十年以來,我一直在想辦法讓所有結緣的人把我定位於「符號」的角色。
一直到了大約四、五年前,我才鬆口跟同修說:「為了各位的修行,我願意當大家的『修行教材』,當各位心中的『師父』。」
在那之前,我都時常提醒他們:「我們不是師徒,我是各位的『翻譯者』,
我不能也不願當大家的師父,我這麼做並不是因為我謙虛,只是如實說出真相而已。」
我所謂的「師父」也只是一種「符號」,跟我個人毫無關係,
所以一直等到所有同修的修行達到某個水平,大家對原古之道有了深入的瞭解與相應之後,
才願意當他們「心中的師父」(仍堅持不以師徒相稱,願意的各自放在心裡),成為符號,
希望能產生訊息,引導原古行者依著〈原古祖訓〉,讓大自然來開啓我們的心靈大寶藏。
摘錄自 原古心靈月刊138期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 命 本 來 俱 足 一 切

對於生命體的認知,原古之道告訴我們說:
如果一個生命體誕生的時候,會有機會感召到某一種病識;當這個生命體能感召它的時候,就表示這個生命體是可以接受它的。
這句話是重點哦!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天生帶著一種遺傳病、業障病,他就有能力跟這個病和平相處,因為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
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沒有「遺傳病」這種名詞,只能說有「遺傳」,但不是「病」。因為天地萬物誕生的時候,大自然都賦予他足夠生存的能力。
我們看,水裡面的魚,上天就賦予它游水的能力;天空的鳥,上天就給它飛翔的能力,任何生命誕生的時候,周圍的環境剛好就適合它生存,有足夠的食物給它吃。
我以前講過,一顆雞蛋恰恰好可以孵出一隻小雞,不會中途營養不夠;也不會小雞孵出來的時候,還剩下半個蛋黃用不完,
這是天地本來的狀態,生命體俱足一切,沒有欠缺 。
所以,當一個人會感召到那些莫名其妙的病,所謂的業障病、遺傳病,天地就會賦予他的身體適應它的能力。
我們可以這麼說,既然生命本來俱足一切,沒有欠缺,又何來業障病 ,何來遺傳病呢?
因此,精神遭受的叫做「苦」,身體遭受的叫做「痛」,這些所謂的苦和痛,我們千萬不要在意它。
因為當我們誕生的那一天,上天就俱足一切給我們,不管是身體的、生活的,上天都賦予我們應付它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勇敢的面對它。
今天這一段報告,如果各位能相應的話,可以說是一種思想的開拓,也是一種思維的「開光」,
希望各位能藉這個機會,一舉把「病識」掃掉,把「業障」擺開。
從今天開始,不要再受到什麼業障病、遺傳病,或者生活中的困境所束縛了,要有正見,不要再為這些煩惱。
倒過來說,如果觀念不正確呢?它就會從這裡發動哦!
因為當我們知道自己有這個痼疾、有這個困境的時候,就已經在給自己「逆加持」了,
有一天就可能會死於這個病,會被這個困境逼上絕路,這是遲早的問題……
從這裡我們就知道「正見」的重要性。
  摘錄自大道場第九輯第83期P.110~112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何對生命的珍惜與尊重,都令人感動與尊敬 -下面也是篇轉載:
無聲的尊重
無聲的背後,飽含著溫暖與尊重……來自我在德國的切身感受。
一個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樣加入候車隊伍,等待回家的公車。
候車五六人,有序而安靜。
此時,一人牽著一狗,從遠處走來。
暮色下,那身影被路邊的燈光鑲上一層金邊,尤為醒目。
漸行漸近,只見年輕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緊貼著他的德國導盲犬配有專業的拉杆——這是導盲犬的標準裝備。
哦,是一位盲人。
男子徐徐走向車站,在候車隊伍的不遠處停了下來。
沒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猶豫著是否上前領他過來。卻不知候車隊伍中為首的中年男子,瞬間收起手中正在閱讀的書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後,其他候車人也陸續緊隨其後,沒有一絲騷動。
我身旁一個火紅短髮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導盲犬,想必是怕煙味影響到它的嗅覺,稍作遲疑便掐滅了剛剛點燃的煙,跟了過去。
一個新的候車隊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後排開。陌生的人們在無聲之中達成的默契,令我驚異。
沉默依舊,直到公車的到來。
“您稍等一下,我這就……”
司機剛要離開駕駛座準備攙扶盲人男子上車,被他禮貌地回絕了:
“謝謝,不用。”盲人男子執意在導盲犬的引領下,自行上車。正值下班高峰,車上已滿是乘客。
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車後,人們迅速向後部集中,在原本狹促的車廂裡為他騰出了一小塊空間。
緊挨著司機身後,坐著一位六七歲的小男孩,站在旁邊的媽媽猛地拉起小男孩,讓出了座位。
雖然媽媽舉動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沒有流露一絲不悅。
導盲犬抬頭看了一眼,便將主人引領到空座上,然後靜靜地趴在一旁。這些過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您好,您要去哪裡?”
“您好!我要去莫爾大街。”
“好的,陛下!
”司機詼諧的回答惹得車內一陣歡笑。汽車載著歡樂的人們繼續前行……車上,人們都在默默地打量著憨態可掬的導盲犬:即使在急轉彎的時候,也搖頭晃腦地努力保持直視前方的姿態,神情專注。與平日裡對待寵物狗的情形不同,沒有人試圖靠近去撫摸它,或是用手機拍照。我旁邊那位原先讓座的小男孩,慢慢舉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麵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媽媽及時制止並悄聲耳語:
“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職責,不要打擾它。聽到“工作”一詞,小朋友立刻縮手退了回來。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與司機簡短道別後,與導盲犬下了車。
公車內沉默依舊。
而此時的我,在沉默中體會到了無聲的關愛,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風習習。心裡,暖意融融……
特別喜歡這個故事,並不僅僅在於人們會因為那位盲人的到來而自覺的在他身後排隊,也不僅僅是因為在車上有個小男孩給他讓位,也不僅僅在於大家寧可擠一點而給導盲犬和男人留出空地。
我在意的是,所有這些舉動背後,無聲的尊重。
所謂愛,並不是要驚天動地大聲喧嘩
告訴被愛者說,“我們在尊重你,我們在關愛你”。有時,愛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平常,但是你能感受得到。
一個國家的進步不是只看經濟的成長多少,而是社會文化的養成,才是進步與否的差異⋯⋯⋯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生我才必有用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unique talents.
《 細品有深度的話 》
 
別人怎麼看你,和你毫無關係,怎麼活出生命的意義,才是重點。
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故當擇善而固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有時候,沒有下一次,沒有機會重來,沒有暫停繼續。有時候,錯過了現在,就永遠永遠的沒機會了。
用心甘情願的態度,去過隨遇而安的生活。歡喜做,甘願受。
生活可以沒有名牌,但不能沒有快樂。助人為快樂之本,快樂如同香水,當它灑向別人時,自己也會沾上幾滴。贈人鮮花,亦得餘香。
欲除煩惱須忘我。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摘自"道德經"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_d1f65fc.jpg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身 心 如 意
 
我在正式對外介紹原古之道的第一場演講裡,那篇演講稿後來編入了《修行不難》。
當時我定的名稱,就叫做〈來自大自然的身心如意法門〉,我用身心如意來表達「默合自然」。
當一個人能夠讓天地來作功的時候,我們身體的活動和思想的活動就會默合自然,也就是進入了身心如意的狀態,這就是一種福慧圓滿的狀態。
我用我們這個「原古如意圖騰」,來解釋身心如意之後的狀態給各位聽:
在我們每一本書的側面都有這個圖騰,它所代表的,就是「身心如意,福慧圓滿」。
各位仔細看,它的圖形中間有一個白色的點,叫做「光丹」,代表人類的本性、光明藏,以純白色代表我們的光明本性。
我們的本性有兩個特質,也就是生命的本來狀態有兩個特質;一個是福報,一個是智慧。
圖騰右邊的黃色螺旋代表智慧,另一邊的紅色代表福報,它是從中間那個白色的光明珠,我們稱之為「光丹」,衍生出來的。
由光丹衍生出黃色的智慧、紅色的福報,就是從我們的本性自然流露出來的福慧狀態。
它整個圖形的背景是藍紫色的,代表「天地大自然」,代表人類的「心靈」。
我們修行,行之久久,有一天就會發現:人類的心靈跟大自然是相通的,因為人類心靈最精緻的意識狀態跟天地的意識是共同體。
有一天,各位自然也會發現:原來人心的極致跟天地是相通的。
所以用藍紫色做代表,代表大自然、代表心靈。
接著,請各位注意代表福報的這個紅色部分:
尾端往上翹,表示我們人誕生到這個世間,我們有自己的福報,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也有自己的業障,不論善的、惡的,我們都兼俱。
當惡業發動,就叫做「業障」,可是我們往往不認帳、排斥、拒絕,然後再造一個惡因,後來又有一個惡果,這叫做惡性循環,輪迴不已;
反過來,當福報來的時候,我們卻認為理所當然,沒有感覺到我們是有福報的人,所以就不珍惜、浪費福報。
所以這個圖騰是告訴我們:人間的福報,你要往上迴向,迴向到心靈,合乎天地的方式,回歸到心靈的層次來,然後你心靈的、大自然的意識,它就會產生智慧。
然後,代表智慧的黃色的部分:
它的尾巴向下,表示它是迴向到人間,不是到天地去,也不是到大自然去,而是到你的生活中。這一個智慧它可以化作福報,讓你在生活中受用。
這個圖騰,它的底色是藍紫色的:
代表大自然,就是心靈的。然後「光丹」出現了,應化出「福報」跟「智慧」,這兩者我們都有。
可是很多人不懂得「原古如意圖騰」的原理,聰明才智很高的,他把這個聰明、修行的智慧,留在虛空,執於空。
我個人也是,修行的前幾年就是如此,這叫做「水過清則無魚」。
執於頑空,生活一蹋糊塗,只有一種莫須有的幻想,一切的智慧、修行的智慧都虛構在空中,掉入了「頑空」。
佛教講「空」是要我們解脫,可是如果在「空」停留了太久,忽略了生活的重要,很多世間的事情就不圓滿了,不但讓更多的人受到傷害,也傷害到自己。
所以那種來自於空性的智慧,不是讓你在空性中用的,它是讓你用於人間;
而來自於人間實相的福報、物質世界的這些福報,也不是讓你用於享受的,他是讓你迴向到空性去。
來自虛空、天上的智慧,是給你用於人間;
在人間的福報,是給你迴向到天上。
這樣,正好構成一個「原古如意」的環循。
所以身心如意、福慧如意,也就是福慧圓滿。原古之道的道理,就是身心如意。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 定 的 奧 妙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我再舉一句,也是另外一位高僧大德的話,他說:「一切處心不動,則語默動靜,無往不禪。」
「一切處心不動」,一個人能夠於一切時、一切處,心不動。
「語」,是說話的時候;
「默」,是沉默的時候;
「動」,是行動的時候;
「靜」,是靜止的時候。
「無往不禪」,沒有一處不是在禪當中。
所以,『語默動靜,無往不禪』跟『行住坐臥,皆是禪定』,我覺得可以配成一對,作為參考。
從這裡我們就瞭解到:
原來,禪定不一定跟「坐」有絕對的關連。
坐,只是一個過程,最重要的是,要能夠了悟。
了悟「不憶一切法」,能夠「一切處心不動」,我們就自自然然在禪定中了。
當我們能夠訓練到這樣的禪定狀態,我們的內在充實了,就會過著非常圓滿而快樂的生活。
我們外在的行為,自然就不會去侵犯別人,不會去做那些傷害別人、傷害自己的事情了。
我們雖然常講生活中的修行,但是處在五花八門的社會,面對各種資訊傳播、人際間的互動,定力的訓練是很重要的。
如果沒有定力的功夫,讓思維停在以貪瞋痴為食的時候,生活中就會不自知的造惡業,等惡果來時就會怨天尤人。
所以每個人平時就要練習自己的定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坐禪的練習,來安定我們的思維。
當一個人的思維,不需要再靠任何東西來填補的時候,就叫禪定。
一個人,也唯有透過禪定的練習,才會發現為什麼自己以前老是闖禍。
有些人闖禍自己知道,這個還好。有些人闖禍自己都不知道,還怪別人,很多人常常都是這樣子。
透過禪定,把自己的思維淨化之後,再遇到同樣的環境、同樣的事情,這時候我們的思考模式不一樣了:
我們所得到的是什麼呢?快樂!
我們所展現的是什麼呢?一種體諒、一種慈悲、一種智慧。
這時候我們不需要包容,就會自得其樂,靜觀萬物皆自得。
因為我們的思維模式裡面,沒有悲哀、沒有痛苦、沒有黑暗、沒有消極……
所以禪定就是靜化我們的思維--這個「靜」,指的不是沒有聲音的安靜,而是一種身心平衡的「寂靜」。
「寂」,就是心沒有妄念;
「靜」,就是身沒有妄行。
當一個人真正在禪定上下工夫,才會得到真正的人生,他就會發現:
不管他在哪裡生活?在什麼樣的時間?什麼樣的空間?他都能夠快樂,能夠擁有健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已經變得很有智慧,自己的處事、思維,都能夠合乎自然、順乎天性。
這麼簡單的事情,它的改變,是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這就是禪定的奧妙。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行 禪 補 功 德
 
如果「參禪」仍然沒辦法解決問題,這個是屬於「奄奄一息」的人。
從輕微,到重病,現在第三個是病危者,已經是奄奄一息的人了,那除了坐禪、參禪之外,一定還要「行禪」。
行禪是什麼意思呢?叫做「補功德」。
過去做了太多違背良知良能的事、違背佛性的事情,現在就要去行功立德。
先做一些對別人有意義的事情,先去奉獻,先去付出之後,產生了功德力。
你能付出的時候,就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已能夠站在富足的這一個立足點上;
表示你已經漸漸脫離那個匱乏、黑暗的境界了;
你已經露出一線曙光了。
就如太極圖裡面,黑中的一點白,你從那一點白才能見光明。
行禪之後,其實你行禪的時候,也一定有坐禪,也一定有參禪。
當你功德夠了,你就會在這個參禪當中,你就會產生悟性,你會找到源頭。
一個人能發現自己的錯誤,是你功德夠了,你才會發現。
你的功德不夠,你永遠把自己矇在鼓裏,永遠以非為是,以黑為白,所以就會過著顛倒的生活。
因為顛倒,所以聽到這些大師們的開示後,雖然很想把它做好、把它修好,但是做不到的人很多。
所以我給大家一個建議:
不要氣餒,你從坐禪、參禪、行禪三樣事情,同時並進,你會發現你心地上的大光明世界。
你也會發現,你很自然的,你就能夠從因地上下手,你不會去模仿佛經的境界,不會去造假。
你會在自然而然、不知不覺當中,完成了這個境界。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 務 正 業
 
你看我們教室,在選舉期間,很少有任何的傳單,為什麼?
這是我們平時下了功夫,才有這個境界。
如果我們平時喜歡攀緣,甚至利用人家的知名度來提昇自己,我們就欠人家了。
那你前面攀了人家的緣,以後他有事,反過來麻煩的時候,我們就不能拒絕了。
當這個也不能拒絕,那個也不能拒絕……漸漸的,我們就會「不務正業」了。
各位同修,修行也是一樣,你要把修行列為第一順位,你要小心,不要不務正業。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攀那麼多緣?因為我們沒有把修行當作主要的目標,才會這樣子攀緣。
就像常常遇到同修問我:「為什麼都修這麼久了,我還會生病?」
我說:「你應該懺悔!」為什麼?
其實那是他的思想出了問題,他沒有內省,竟然還怪說:「為什麼修那麼久了,身體還有病?」
我告訴各位,我當年修行的時候,知道我的師父傳法,我錯過了一場,我馬上懺悔:「我一定最近身口意有所污染,不然不會錯過。」
我的師父跟我講話,他誤會我的意思,本來我是善意,他誤會成惡意,當我聽到消息之後馬上懺悔:「我一定身口意有污染,不然不會被誤會!」
我還沒有去峨嵋山之前,我就有這個思想。
可是有些人並不這麼想,他會怪:「師父修得那麼好,怎麼還會誤會我?」這是一個思想的問題。
我藉這個機會奉勸大家:
一定要把修行擺在前面的順位,不要排到後面的順位。你把它的順位排到太後面的話,你最後是不務正業,你會發現修行對你來說是一種負擔。
所以人生應該三件事情並重--修行、家庭、工作。這三樣事情缺一不可,你要三樣同時執行。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給各位聽:
像有些人下班後,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情,先把手錶拿掉,再把這些衣服換下來,換成輕便的。
換下來之後,你就有一種解脫的感覺,因為穿這些衣服覺得太拘束了,這就是一種解脫。
為什麼要做這些動作呢?這是一種很自然的需求,不再被束縛了。
像各位,有時你在上班的時候打領帶,當你回到家裡,你第一個動作,一定是先把領帶拿下來,解除束縛。
其實我們人有太多的束縛,心中有太多的束縛,你心住哪裡,你就被那裡所束縛。
所以你要心無所住,沒有束縛的人,他是不需要解脫的。
可是世界上找不到沒有束縛的人,一定要經過修練之後,才能夠沒有束縛,否則連最基本的三關--「面子關」、「金錢關」、「情愛關」,我們都會造成束縛。
在原古之道來說,我們修行,正可以從這三關來解脫。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心別人越多    自己快樂越多
 
多年前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大約三十多歲的師姐,過去因為腎臟病,長年洗腎,所以一直以來都非常不快樂。
她來修行後便開始探討自己不快樂的原因,起初以為是生病的關係,後來生病的問題她也看開了,但還是覺得快樂不起來。
有一天他很誠懇的來請問寬可老師,老師就提供一句話給她參考:
『關心別人越多,自己快樂越多;關心自己越多,自己快樂越少。』
這位師姐因為長期生病,不知不覺間養成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就是他非常重視自己。
其實這位師姐在其他方面都很溫和,做人也很不錯,只因她的心重視自己的病,認為自己身體不好,應該受到照顧,
就是這個盲點,讓她長期以來都接受著別人對他的服務,沒有想到自己也要去關心他人,
所以她的心靈已經日益匱乏而不自知,當然不知不覺間快樂就越來越少了。
所以過去老師才會常提醒我們:
『心靈豐富的人以感恩過生活;心靈匱乏的人以不平過一生。』
  摘錄自原古心靈教室發函(三)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一 件 事 情 , 兩 種 看 法
 
剛才我跟同修一起來教室的路上,有這樣子的對話:
其實一件事情是看你認定的態度。
路很小,有一部大卡車進來了,我們的小轎車就要讓它,對不對?
其實看距離、看狀況,應該是大卡車要讓,因為它剛到路口,而我們的車已經快到三分之一了,可是它不讓,我們只好讓。
好,車上就出現二種看法了:
第一種看法是,他仗著車子大,我們只好讓他;
另一種看法是,我們也可以認為,那部車子不讓我們,雖然耽誤了我們的時間,我們卻可能免掉了一場車禍。
所以一件事情,可以有兩種看法。
同樣的,過去你所受的那一些,你認為它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種痛苦,不是一種罪過,不是一種處罰,你就「一時銷滅」了。
就像剛才講卡車不讓路的事情,當你認為,可能他這樣子阻擋一下,會讓你避過了一場車禍,你就一時銷滅了。
你的罪一時消滅,你不平的心也一時銷滅了。
可是如果你沒有消滅的話,可能變成一場爭執,大家堅持不相讓,就產生衝突了。
衝突過後,可能大家都後悔,因為各自都造成傷害了;但是當時只要念一轉,它就一時銷滅了,是不是呢?
或許你會說:「您剛才講的是還未發生的事,可是我現在的果已經成熟啦,我天天在煎熬,很痛苦啊!我怎麼一時銷滅呢?」
當然可以!
你認為它只是一件事情,是你過去延續下來的一件事情,那它會讓你痛苦煩惱,就表示它超過你處理的能力,所以你現在應該怎麼做呢?
你可以這樣想:
「這個事情既然是我造成的,我不處理誰處理呢?那不管有沒有超過我的能力,我就是盡力把它做好。」
這個時候你就沒有痛苦了,為什麼?因為你認為這是你該得的,這是你本來應該面對的。
在這個果當中,你沒有排斥,沒有逃避。不但沒有,你還認為你應該把它處理到圓滿。
這時候,你就一時銷滅了,因為你的惡業就消滅了。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