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 而 不 宰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對小孩子講話都是用命令式的,讓小孩子沒有思考的餘地。
可是經過修行之後就不一樣了,這些爸爸、媽媽會跟五、六歲,甚至更小的孩子說:「我們去那裡好不好?我們這樣子做好不好?」
那些孩子就說:「那樣子不好,我們來這樣子好不好?」
這就是一種讓孩子懂得互相尊重的對話,也讓我看到了同修心靈上的成長。
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修為:
我目前的生活狀態、思考狀態,是不是常常要讓周遭的人來適應我們呢?
我們是不是給週遭的人一些些的壓力,使得別人必須為我們調整呢?
如果是的話,我們就應該再精進修行,精進到我對週遭的人都沒有什麼要求,包括所謂「策略性的要求」都沒有。
為什麼要求那麼多呢?就是我們智慧不夠。
為什麼要設計出那麼多機巧的步驟呢?也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才會設計很多機關巧妙來約束他人。
如果我們懂得用普行恭敬來檢驗自己,能夠達到這樣子,我們就已經見證了自己的本性。
像這幾年的入學考試制度,讓很多家長開始懷念聯考了,以前稱它是怪獸,現在反而希望這個怪獸再回來。
當然這個現象跟聯考本身沒有關係,人本來就是這樣子,當你擁有它的時候,你不覺得它的好;當你失去它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它的好。
現在縱使我這樣講,恐怕還是有很多人反對,他會說:「老師,您真的不知道現在的制度有多麼不好!」
其實我也是真的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性。
有時候不一定是因為舊的不好,我們才會去想要新的;而是原有的制度持續太久了,我們就想要去改變它,捨棄它,這也是人之常情。
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常常為了升學考試的事情,已經弄不清楚是父母在考?還是子女在考?
因為我們有一個很根本性的問題一直沒有打通--那就是當子女要進入大學的時候,父母就把這件事與未來的前途結合在一起。
其實仔細想一下,這是非常的不合理,特別是在現今的環境中,更是不合理。
二十年前,如果讀大學四年,畢業之後因為社會狀態變化不大,四年前和四年後差異不大,所學還能應社會需求所用。
現在的時代,不要講四年,兩年的變化就很大了。
更何況當我們在為孩子選擇科系的時候,把它跟未來的前途結合在一起,就已經犯了一個根本大忌。
什麼根本大忌呢?就是以前我們上課所講的:「想要預知未來的心,就是煩惱的開始。」我們已經犯了這個毛病了。
因為不管孩子讀什麼科系,父母常會下意識的想:「對他未來的前途不知道有沒有幫助?」這就是想要預知未來,當然我們就不自在了。
為什麼這會造成我們這麼的大負擔呢?因為我們不能普行恭敬。
我們認為孩子應該聽我們的,我們認為我們有權利主宰孩子未來的前途,我們沒有辦法像《道德經》所講的:「長而不宰。」
大自然的精神是「長而不宰」,就是去孕育他,讓他成長,卻不去主宰他。
自古以來,修行有成的大師,他們的行為都滿合乎這個大自然法則,而我們就沒有辦法做到。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已經達到普行恭敬,我們的煩惱就會少很多了。
當我們的孩子要聯考,他來找我們諮商,我們就提供意見給他,但不會去主宰他。
可是一般人如果不這樣子為子女「決定一下」,總是有一點遺憾,這就是修為。
所以我們用普行恭敬做為生活的依靠,也做為修行的檢驗,就會發現自己的修為到哪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