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閒
 
這裡有一段話,值得提出來跟大家報告。
這一段話,出自於《中阿含經》,這是早期的一部經典,它裡面有一段是這樣子描述的:
世尊在世的時候,曾經有好幾位比丘(出家的男眾),互相的鬥爭,爭吵不已,爭論不已。
世尊為了勸化他們,就講了:
如果你用爭論來停止爭論,你永遠沒有辦法讓這些爭論停止。只有忍辱,你能夠忍受它的時候,才能停止這些爭議。這個方法你應該尊之、貴之,把它當作很尊貴的寶貝一樣。
這個我深具同感。所以當我們受到別人非議之時、毀謗之時,甚至別人跟我們有爭論、爭奪之時,記住這則世尊的開示:
我們是沒辦法「以諍止諍」的。
現在有很多的叩應節目,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小段,那完全是十足的想要「以諍止諍」,雙方面愈講愈大聲,以為大聲就可以佔上風。
在昨天那個節目裡,有一位女士我比較欣賞,她平時不跟大家爭,她就坐在一旁。
等輪到她講話的時候,她講的每一句話都正中紅心,講話的時候語氣平順,但是字字都命中要害。
我覺得那算是異數,其他的都是以諍止諍,辯來辯去,這永遠沒辦法停止。
世間的事情也是一樣,有了誤解,別人非議我們,別人毀謗我們,一定有所誤解,我們只要跟他解釋清楚,不要再去毀謗那個人。
可是現在常常看到很多公眾人物作出錯誤的示範,別人毀謗他,他也毀謗對方,互相毀謗,那只有讓事情更糟而已。
所以我們要學習用智慧--
如果他毀謗我們的是事實,我們有錯當改;如果不是事實,我們跟他解釋,解釋完我們就圓滿了,不需要對方配合,他不能接受,那是他的事。
可是我們很難達到這個境界啊!我們跟他解釋,他不聽,我們自己就會很難過。
這時候我們要追根究底,難過從哪裡生出來呢?
你說:「他毀謗我啊!」
不是!是你!是你自己生出來的。為什麼?
因為我們有面子關。
原古之道講三關:面子關、金錢關、情愛關。我們有面子關、或者是情愛關。
如果是親子關係,我們跟自己的子女或父母講,他不滿意、不接受,我們就難過,那是被親子關所綁;
如果是朋友,我們跟他講,他不聽,為什麼我們會難過?因為我們很難忍受別人對我們的輕視,對不對?
問題是別人有輕視我們的權利哦!各位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別人可以輕視我們,為什麼?因為權利操之在他,不是操之在我。
可是我們想想看那種滋味,當有一天知道某某人非常看不起我們的時候,那個滋味好不好受?
那我們要怎麼處理?去跟他解釋。
我們應當解釋、平和的解釋,找機會讓他明白真相,替他消業,免得他造口業嘛!
如果解釋完了,他還是依然故我,我們就應放下了。因為那是他的問題,已經不是我們的問題了。
但是這可要很高的境界哦!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沒有好好修行的話,真的沒辦法有這個修為。面子關啦!我們要修到不會難過。
我們常講面子關、金錢關、情愛關,怎麼修?要這樣先去觀照自己啊!
人一輩子其實不用做那麼多事情,就是因為有這三關,所以要做這麼多事情。
各位仔細想想看,人可以過得清閒一點,為什麼不清不閒呢?
因為不清,所以不閒啦!因為我們被這些關卡住了。
所以人的心性只有四個字能夠形容,哪四個字呢?莫名其妙!這樣而已
連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怎麼會這個樣子?對不對!連這些跟我們無關的事,我們都要拿來煩惱,奇奇怪怪的事特別多。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自己
 
愛的不是肉體,是本來的那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那個自己。
愛自己,就是
細心呵護好自己會呼吸的身體,不要使他受到任何的損害,因為這個身體是生命修煉的載體。
愛自己,就是
無條件的接納自己的所有,無論是如意還是不如意。
愛自己,就是
允許不舒服、不痛快以及那些負面的情緒流過自己,如同一陣輕風拂過,不留一絲痕跡。
愛自己,就是
讓已經過去的就只是留在過去,當下的生活不受它的牽引和羈絆。
愛自己,就是
寬恕所有的一切,讓被寬恕的只在那裡,不在這裡。
愛自己,就是
放開攫住自己的念頭,讓念頭如天上的雲朵,飄然而去。
愛自己,就是
不貪戀外界的認同,讓自己不活在被認同的圈圈裡。
愛自己,就是
默默地做自己本分的事情,只是陪伴和付出,不祈求任何的回報。
愛自己,就是
不把自己封閉在小小的自我裡,敞開心門,全然地接受看到、感受到的這個世界。
愛自己,就是
無分別、不評判、不期待,全神貫注在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裡。
愛自己,就是
看,只是看,讓一切流過自己。
愛自己,就是
對自己的一切負起責任,不活在原因、理由、藉口裡。
愛自己,就是
時刻記得自己、知道自己,讓自己的心靜靜地在那裡。
愛自己,就是
完全地認同自己、肯定自己,欣賞、讚美自己是獨特的生命。
愛自己,就是
放鬆自己,讓自己不受外界環境以及評判的影響。
愛自己,就是
完完全全地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用充滿愛意的目光打量自己、用溫柔的手輕輕地撫摸自己。
愛自己,就是
活出內心深處想要活出的那個自己,讓自己時刻活在輕鬆、自然、平靜、自在、喜樂里!
~來自宇宙之愛的分享與祝福~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 日 不 坐 禪 , 語 無 倫 次
 
當我們坐禪,坐到靜下來了,我們這個身、心變成了符號。
原古之道所講的,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是一種符號,思想就是一種訊息。
坐禪就是讓我們的身跟心變成一種符號跟訊息,跟天地產生瑜珈作用。
瑜珈就是跟天地起聯繫,起共鳴,共振,乃至於共體。讓天地在我們身心上面作功,調和我們的身心,也就是調和我們的生命。
我們的生命自自然然的就轉化了,我們這些不聽指揮的內在意識,也在不知不覺中被調整了,調整過後,我們的身、口、意自然清淨。
所以各位不要小看坐禪的功夫,經過瑜珈作用的調和之後,我們的生命自然產生正見,自然產生正思維,我們的生命體自然知道方向。
那剛才我為什麼開玩笑說「你們最討厭的是坐禪」呢?因為我們連坐禪都沒有能力呀!所以還要參禪、行禪。
這三個沒有先後順序,相輔相成,我形容它們如鼎的三支腳,沒有分哪一個比較重要:
如果沒有能力行禪,我們要加強參禪、坐禪;
如果坐禪坐不好,我們要加強行禪、參禪;
如果參禪參悟不出來,要加強坐禪、行禪。
這三者是互動的,所以我以前常講的,「一日一禪定,一週一上課,日日行菩提」,非常的重要。
其實修行不需要學太多的法,就像我剛才講的,在生活中洞悉生命的真實義。
如果發現自己做不到,也沒有關係,只要依著「一日一禪定,一週一上課,日日行菩提」,不要覺得煩,行之久久,必然可成。
說起來修行就是這樣子而已!可是為什麼我們不容易做到呢?
做不到的不是表層意識,而是我們的內層意識,這時候透過坐禪,它是一個很有效,可以轉動內層意識的方法。
所以藉這個機會,我順便跟各位報告坐禪的重要性,否則我們很難聯想坐禪跟這些有關。
不只如此,在生活中,它可是連講話都有關係,只要三天不坐禪,講話就俗氣了。
有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同樣的,三日不坐禪,語無倫次。
不相信的話,各位同修可以試看看,三日不坐禪,講出來的話有如凡夫俗子,連遣詞用字都走樣了。
你就會發現:「耶!我怎麼會講出這種話來?」連自己都不能作主,它就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層意識。
大家都知道修行怎麼修,為何做不到?就是因為內層意識不夠清明,而坐禪是最有效的改善方法之一。
今天有緣講到這裡,各位再回去坐禪,依著原古之道的方法,這樣做就好了,方法簡單,沒有技巧,就是靜心凝神。
然後再建立一個觀念:
身體就是一個符號,你靜心下來,這個神(精神)就是一種訊息,符號加上訊息,就能夠感召天地作功。

~原古函授班 http://www.zenhouse.com.tw/ 學習令人心安 行動導致成果~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慧集【轉念】

一個人在下雨天搭乘公車,車上的乘客擠得像沙丁魚。在不耐中,他突然覺得某個人的雨傘尖碰到了他的腳踝。
他本想轉頭對那不知輕重的人還以顏色。但車裡實在太擠了,他根本無法轉身。
當車子搖晃時,那雨傘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漸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訓斥對方一陣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個大站,下去了一些乘客,他終於有了回轉的餘地,憤怒地以皮鞋頂開那刺人的雨傘尖,然後轉身以最嚴厲的表情怒視那個“不長眼”的乘客。
結果他發現對方竟是一個盲人,刺到他腳踝的並非他想像的雨傘尖,而是她的拐杖!
他心中原本難以扼抑的一股怒火突然消失無蹤,而腳踝似乎也不再那麼疼痛。
為什麼整個感覺會突然轉變呢?沒錯,是想法變了。
表面看來,這個人的憤怒是起因於刺痛他腳踝的“那個人”和“那件事”,但其實是來自“這個人真魯莽又無禮”的想法。
所以,當他發現對方是個盲人時,他的“想法”變了,隨之“感覺”也就轉變。
在《莊子》裡也有一則故事,大意是這樣:
在一個煙霧彌漫的早晨,有一個人划著船逆流而上。
突然間,他看見一隻小船順流直沖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聲大叫:「小心!小心!」
但是,船還是直接撞上來,他的船幾乎就要沉了。
於是他暴跳如雷,開始向對方怒吼,口無遮攔地謾駡著。但是,當他仔細一瞧,才發現原來是條空船,因此氣也就消了。
如果你被樓上的人灑了一身水,你很可能會對他大聲叫喊;甚至大罵。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濕,即便你是一個脾氣不好的人,也不會大發雷霆。
很多時候,事情本身不會傷害你,傷害你的是你對事情的想法!事情發生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想法。
念頭不變,命運就無法改變,念頭一變,你的世界就開始變!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的距離]
 
有一天,教授問他的學生:
「為什麼人生氣時,
說話是用喊的?」
所有的學生都想了很久,
其中有一個學生說︰
「因為我們喪失了「冷靜」,
所以我們會用喊的。」
 
教授又問︰
「明明對方就在我們身旁,
為什麼我們還是要用喊的?
難道小聲說話,
對方就聽不見嗎?」
學生們議論紛紛,
但就是說不出一個讓教授滿意的答案。
 
最後,教授解釋說︰
「當人們生氣或是態度強硬時,
身體周圍會產生很強的
「氣的磁場」,
這種氣場就像一道厚厚的城牆,
團團圍住裡面的一顆心。」
「生氣越大,氣牆越厚,
心與外界的距離也會越遠。」
「當兩人互相生氣時,
心與心的距離會相對變遠,
而為了補償遠距離,
人們會下意識地用吶喊的方式說話,
認為這樣才能讓對方的心聽得見。
但是吶喊的震撼力非常刺耳,
會升高對方的怒氣,而怒氣越高,
氣牆越厚,
於是心與心的距離就更遙遠了。
而距離越遙遠,
人們越想用更大的分貝去補償.......
於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教授接著繼續說︰
「但是,當兩個人在相戀時,
又會怎樣說話呢?」
「情況剛好相反,
不但不會用喊的,
而且說話都很輕聲細語,
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心很接近,
心與心之間幾乎沒有距離,
所以相戀中的兩個人通常是耳語式的說話。」
「而當愛達到最高點時,
語言就顯得多餘了,那時候,
光用眼神就可以傳情了,因為,
心與心之間已經沒有所謂的距離了。」
 
說到這裡,教室裡鴉雀無聲,
沉默了好久,
最後教授語重心長地說:
「當兩個人爭吵時,
不要讓心的距離變遠了,
更不要說些讓心距離更遠的話,
自然的過了幾天,
等心的距離不再那麼遙遠時,
再好好的溝通吧。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忍歌—張公藝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熱,能忍冬不冷。
  能忍貧亦樂,能忍壽亦永。
  貴不忍則傾,富不忍則損。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
  劉伶敗了名,只為酒不忍。
  陳靈滅了國,只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為財不忍。
  項羽送了命,只為氣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准。忍之可以走天下,忍之可以結鄰近。
  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倫,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憾。
  忍得人罵不回口,他的安口自安靖。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沒勁。
  須知忍讓真君子,莫說忍讓是愚蠢。忍時人只笑癡呆,忍過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聽人言便不忍。世間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柴棒
 
一根火柴棒價值不到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可以超過千萬元。
但是一根火柴棒卻可以摧毀一棟房子,可見微不足道的潛在破壞力,一旦發作起來,其攻堅滅頂的力量無物能禦。
要疊一百萬張骨牌需費時一個月,但要推倒骨牌卻只消幾分鐘。
要累積成功的企業需耗時數十載,但要倒閉卻只需一個錯誤決策。
要修養被尊敬的人格需經過長時間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產卻只需要做錯一件事。
一根火柴棒是什麼東西呢?
它就是下列四項:
1.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
2.不經理智判斷的決策。
3.頑固不冥的個性。
4.狹隘無情的心胸。
火柴棒就像我們的舌頭,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器官,卻能夠說大話。
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
我們一定要隨時注意我們口中的話語,隨時講安慰,造就,勸勉的好話,不出惡言。
當情緒來的時候,不要急著說出口,因為倒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 滅 滅 已 --
 
寂靜的境界,各位不要往難處想,看看家裡的老阿嬤、老阿公,你就知道了。
他們看見孫子在做破壞的事,發脾氣、摔電話時……老人家都是如如不動的,為什麼?
因為他們到了這個年紀,經歷人生的生生滅滅後,他現在已經生滅滅已了。
但是做爸爸的就不一樣了,他還年輕,還沒有生滅滅已,看到自己的兒子、女兒在那裡摔電話,馬上就過去理論、教訓一番。
這時阿公、阿嬤一定會說:「不要理他,明天就好了!」
這時,爸爸如果還不識相地繼續罵,阿公就會講話了:「你以前還不是跟他一樣!」
所以我要奉勸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在阿公、阿嬤面前教訓兒子,不然你會反被教訓,阿公只要說:「你以前比他還糟!」你就無地自容了。
阿公怎麼會有那種定力呢?生滅滅已--他知道這是年輕人的過程。
但是我們不要等到那個年紀了再來「生滅滅已」,現在就要洞悉。
包括你的孩子功課不好,你也要生滅滅已--不管好與壞,他還是我的子女啊!而且行行出狀元,讀書不是唯一的一行,有的人不太會讀書,可是他有別的專長。
在〈心靈系列〉的書裡,我曾經寫到:
在我當兵的時候,部隊裡有一位同袍很特別,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他的頭很小,連鋼盔戴下去都會轉,而且這個人很奇怪,他的破壞力很強。
記得第一天剛報到時,班長就告訴大家:「這個水龍頭怎麼樣……你們不能夠破壞……」然後解散後,大家就各自去洗澡、洗衣服。
結果才沒多久,這位仁兄就把整個水龍頭弄壞了,別人轉都沒事,他一轉就壞了,就說:「報告班長,這個水龍頭掉下來了!」
班長氣得罵他:「你是牛啊!」
後來,這位仁兄在部隊裡,真的是糗態百出,沒有一個人看得起他。
但是退伍後大家各奔前程,他去從事了一種大家想都想不到的行業--專門幫人家拆房子,而且做得很好。
因為這個行業沒什麼競爭,也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又剛好符合他的特質,所以真的是行行出狀元。
在這裡,我也要奉勸現代的行者們,不要動不動就因為子女的課業而擾亂了道人的心,你才能早日達到生滅滅已的境地。
那最究竟的「生滅滅已」是什麼呢?就是把「滅」改為「死」。
人就是一個生,一個死而已。有妄心了就把它滅掉,有妄心了就把它滅掉……不要隨著世間的這一切起伏。
生滅滅已,就寂了;寂之後,才能靜,我們的行為才不會有妄行。

~原古函授班 http://www.zenhouse.com.tw/ 原古的智慧 天地的傳承~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細節開始
 
造成夫妻間緊張的原因之一,是彼此的心結,這也會影響到家運。
我記得有一位太太,她因為一個小動作,可能是衣服沒收好還是什麼,她的先生因此發了很大的脾氣。
.
我想,很少有人那麼沒有修養,可能是平時她先生很在意的一些生活習慣,而她並不以為意,先生已經忍耐很久了,這一次剛好脾氣上來就發生衝突,因為很少人為了單一事件而打人。
.
夫妻間相處,要注意一些小細節,譬如如果太太不喜歡襪子亂丟,她很介意,當先生的一方就要將襪子收好。
.
一般人都有涵養,結了婚的人也比較成熟,彼此都會相當程度的吸收對對方的不滿,但是這種不滿並沒有消失,它就像海底的波浪累積一樣,累積久了,難免會爆發出來,常常這樣,家運就不
好。
.
所以,夫妻相處,要有一顆溫柔的心,知道對方不喜歡的行為,我們就忍一下,要不然一定會起衝突,即使不衝突心中也會有所抱怨。
.
譬如有些太太不喜歡先生抽菸,如果一抽菸太太就不高興,當先生的就忍一忍,要不然就到外面去抽,這雖然是小細節,做人做事就是從這裡開始,修行也是從這裡開始。
.
我們在講「禪定」的時候也說過,如果討厭我們的人太多,我們坐禪就沒辦法入定,也是同樣的意思。
.
人的思想是一個整體,如果要進入真正的「禪定」,我們跟周遭人的思想要能夠共體而和諧。
.
這不是要大家去奉承阿諛,而是做人要盡量溫柔、體貼一點,要隨緣!不要讓別人來遷就我們。
.
當夫妻兩個人都有這種思想的時候,家庭一定和樂,家庭中的成員也就能夠處於放鬆的精神狀態。
.
~原古之道   (洪寬可  講述)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力的能量】
一個人念力變了 德行就變了
德行變了 氣場就變了
氣場變了 風水就變了
風水變了 運氣就變了
運氣變了 命運就變了
所以,
改變命運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厚德載物。
而不是身上配戴的各種護身符轉運珠…
內心善良,柔和,
寬厚,必長福相,
那是多麼昂貴的化妝品都裝扮不出來的,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
古人云:人心生一念,
天地盡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有些人,似荷,只能遠觀;
有些人,如茶,可以品;
有些人,像風,不必在意;
有些人,是樹,值得依靠;
一切皆緣也。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修的就是一顆心,
心柔順了,一切就完美了,
心清淨了,處境就美好了,
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
人這一輩子,
不管活成什麼樣子,
都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
一切喜怒哀樂都是自己造成。
生命是一種回聲,
你把最好的給予別人,
就會從別人那獲得最好的,
你幫助的人越多丶,
你得到的也越多丶
你越吝嗇,就越一無所有。
多點淡然,少點虛榮,
活得真實才能自在。
 
《播下好種子》
人的心的就像一畝田,
若沒有播下好的種子,
也長不出來好的果實來。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7 Thu 2018 14:47
 
 
有時候,一句話、一個念頭會讓人產生力量,這些力量的來源是因為有「愛」。「愛」,是讓植物人再度甦醒,或是殘疾者努力站起來的力量;「愛」,是心靈受折者,重新面對人生的力量。所以,「愛」是世間最大的力量。
星雲大師說:分享故事: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地震後,許多房子倒塌,救難人員不斷搜尋著可能的生還者。兩天後,他們在縫隙中看到難以置信的畫面——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馱著不知有多重的樓板石塊。她一看到救難人員,便哭喊著:「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撐了三天,快撐不下去了……」救難人員看見,她7歲的女兒,就安穩地躺在她用手撐起的一小片安全空間。
大批救難人員賣力地搬移上面和周圍的石塊,希望儘快解救母女。但石塊那麼多,怎麼也無法快速清理。救援行動從白天進行到深夜,終於,一名救難人員伸手夠著了小女孩,慢慢將她拉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母親急切地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堅信女兒還活著,是她苦撐三天的唯一希望。
救難人員放聲大哭:「對,她還活著!我們現在要把她送到醫院急救!你要頂住啊!」他們知道,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必定失去求生的意念,所以騙了她。母親疲憊地笑了。隨後,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僵直無法彎曲。X光檢查發現,她的兩臂骨頭大面積碎裂,不難想像,母親經受了多麼駭人的痛苦。
隔天,土耳其報紙在頭條位置刊登了現場照片,標題是:「這就是母愛!」
愛能轉變
愛的力量可分為下面四點:
一、自私的人,因愛而變為慷慨:
讓自私慳吝的人變為慷慨的原因有二:一是別人對他的無私施予,讓他察覺自己一味接受他人,難道不能有一點回饋?因為別人對他的愛,讓他慢慢轉變為慷慨。心中有愛的人,才能不自私,沒有計較地為別人付出。
二、怯弱的人,因愛而變為勇敢:
有的人生性膽怯,如果有人給他鼓勵,讓他覺得有一個精神支柱可以依靠,他會轉為勇敢。另一種愛是母性的愛,為了保護子女,讓原本怯弱的個性,變為勇敢堅忍;還有一種像秋瑾一樣的民族義士,不都是因為「愛」而犧牲生命,在所不惜嗎?所以,愛可以讓人勇敢無畏。
三、怠惰的人,因愛而變為勤奮:
一個懈怠懶惰的人,因為你的熱心帶領,甚至協助他做事,維護他的榮譽,因為你的愛心而感動。一些生性懶惰的人,都因為讓他開心,或是讓他成為朋友,開始變得勤奮。所以面對怠惰的人,不要鄙視他們,而要以真誠來對待他們。
四、刻薄的人,因愛而變為寬容:
有的人刻薄,生性不肯慈悲、不願助人,這樣的人不懂得愛人。他們眼中只有自我,不能以同理心去體會別人的感受。這時,你要以愛來感化,甚至以更大的寬容慈悲來對待,他會因為你的容忍禮讓,慚愧自己的狹小氣窄,於是會改變自己。
不記掛仇恨
人的生命從愛而來,我們每一個人更應用純愛、真愛、慈愛,來莊嚴美好的人間。有愛,才能彼此尊重。因為愛,才能包容他族;因為愛,才能援助弱小。愛是用來化解災難,讓人與人之間,不會記恨掛仇。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你身處逆境,感到諸事不順,
愛情、工作、事業、
理想都成泡影,心生絕望之念,
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告訴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福禍相依,
安知未來不會發生驚喜的改變呢?
有個國王喜歡打獵,
以及與宰相微服私訪。
宰相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天,國王到森林打獵,
一箭射倒一隻花豹。
國王下馬檢視花豹。誰想到,
花豹使出最後的力氣,撲向國王,將國王的小指咬掉一截。
國王叫宰相來飲酒解愁,
誰知宰相卻微笑著說:
“大王啊,想開一點,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聽了很憤怒,
“如果寡人把你關進監獄,
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說:“如果是這樣,
我也深信這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大怒,
派人將宰相押入監獄。
一個月後,國王養好傷,
獨自出遊。
他來到一處偏遠的山林,
忽然從山上沖下一隊土著人,
把他五花大綁,帶回部落!
山上的原始部落每逢月圓之日就會下山尋找祭祀滿月女神的犧牲品,土著人準備將國王燒死。
正當國王絕望之時,
祭司忽然大驚失色,
他發現國王的小指頭少了小半截,是個並不完美的祭品,
收到這樣的祭品滿月女神會發怒,於是土著人將國王放了。
國王大喜若狂,
回宮後叫人釋放宰相,擺酒宴請,國王向宰相敬酒說:
“你說的真是一點也不錯,
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
今天連命都沒了。”
國王忽然想到什麼,
問宰相:“可是你無緣無故在監獄裡蹲了一個多月,
這又怎麼說呢?”
宰相慢條斯理喝下一口酒,
才說:“如果我不是在監獄裡,
。那麼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一定是我,當土著人發現國王您不適合
祭祀,那豈不是就輪到我了?”
國王忍不住哈哈大笑,
說:“果然沒錯,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
這一切也許是一種最好的安排!
不要懊惱,不要沮喪,
更不要只看在一時。
把眼光放遠,把人生視野加大,
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怨天尤人,永遠樂觀、奮鬥,
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這個故事所起到的積極正面的暗示作用,事實證明是十分強大的,
很多人聽完這個故事,
都會發生生命的改變,
而且還用之後的人生繼續證明這句話。
其實,只要我們仔細回想生活中的每件事,也都可以對自己說這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你身邊有人發出求救信號,比如情緒低落、大發脾氣,或行為異常,那就給他講講這個故事,
心理疏導遠比一些預防舉措更加有效。
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感恩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
一個旅行者,在一條大河旁看到了一個婆婆,正在為渡水而發愁。
已經精疲力竭的他,用盡渾身的氣力,幫婆婆渡過了河,結果,過河之後,婆婆什麼也沒說,就匆匆走了。
旅行者很懊悔。他覺得,似乎很不值得耗盡氣力去幫助婆婆,因為他連“謝謝”兩個字都沒有得到。
哪知道,幾小時後,就在他累得寸步難行的時候,一個年輕人追上了他。
年輕人說,謝謝你幫了我的祖母,祖母囑咐我帶些東西來,說你用得著。
說完,年輕人拿出了乾糧,並把胯下的馬也送給了他。
不必急著要生活給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
即便你向空穀喊話,也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那綿長的回音。
也就是說,生活總會給你答案,但。不會馬上把一切都告訴你。
其實,歲月是一棵縱橫交錯的巨樹。
而生命,是其中飛進飛出的小鳥。
如果哪一天,你遭遇了人生的冷風凍雨,你的心已經不堪承受。
那麼,也請你等一等,要知道,
這棵巨樹正在生活的背風處為你營造出一種
春天的氣象,
並一點一點靠近你,
只要你努力了。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 而 不 宰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對小孩子講話都是用命令式的,讓小孩子沒有思考的餘地。
可是經過修行之後就不一樣了,這些爸爸、媽媽會跟五、六歲,甚至更小的孩子說:「我們去那裡好不好?我們這樣子做好不好?」
那些孩子就說:「那樣子不好,我們來這樣子好不好?」
這就是一種讓孩子懂得互相尊重的對話,也讓我看到了同修心靈上的成長。
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修為:
我目前的生活狀態、思考狀態,是不是常常要讓周遭的人來適應我們呢?
我們是不是給週遭的人一些些的壓力,使得別人必須為我們調整呢?
如果是的話,我們就應該再精進修行,精進到我對週遭的人都沒有什麼要求,包括所謂「策略性的要求」都沒有。
為什麼要求那麼多呢?就是我們智慧不夠。
為什麼要設計出那麼多機巧的步驟呢?也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才會設計很多機關巧妙來約束他人。
如果我們懂得用普行恭敬來檢驗自己,能夠達到這樣子,我們就已經見證了自己的本性。
像這幾年的入學考試制度,讓很多家長開始懷念聯考了,以前稱它是怪獸,現在反而希望這個怪獸再回來。
當然這個現象跟聯考本身沒有關係,人本來就是這樣子,當你擁有它的時候,你不覺得它的好;當你失去它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它的好。
現在縱使我這樣講,恐怕還是有很多人反對,他會說:「老師,您真的不知道現在的制度有多麼不好!」
其實我也是真的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性。
有時候不一定是因為舊的不好,我們才會去想要新的;而是原有的制度持續太久了,我們就想要去改變它,捨棄它,這也是人之常情。
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常常為了升學考試的事情,已經弄不清楚是父母在考?還是子女在考?
因為我們有一個很根本性的問題一直沒有打通--那就是當子女要進入大學的時候,父母就把這件事與未來的前途結合在一起。
其實仔細想一下,這是非常的不合理,特別是在現今的環境中,更是不合理。
二十年前,如果讀大學四年,畢業之後因為社會狀態變化不大,四年前和四年後差異不大,所學還能應社會需求所用。
現在的時代,不要講四年,兩年的變化就很大了。
更何況當我們在為孩子選擇科系的時候,把它跟未來的前途結合在一起,就已經犯了一個根本大忌。
什麼根本大忌呢?就是以前我們上課所講的:「想要預知未來的心,就是煩惱的開始。」我們已經犯了這個毛病了。
因為不管孩子讀什麼科系,父母常會下意識的想:「對他未來的前途不知道有沒有幫助?」這就是想要預知未來,當然我們就不自在了。
為什麼這會造成我們這麼的大負擔呢?因為我們不能普行恭敬。
我們認為孩子應該聽我們的,我們認為我們有權利主宰孩子未來的前途,我們沒有辦法像《道德經》所講的:「長而不宰。」
大自然的精神是「長而不宰」,就是去孕育他,讓他成長,卻不去主宰他。
自古以來,修行有成的大師,他們的行為都滿合乎這個大自然法則,而我們就沒有辦法做到。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已經達到普行恭敬,我們的煩惱就會少很多了。
當我們的孩子要聯考,他來找我們諮商,我們就提供意見給他,但不會去主宰他。
可是一般人如果不這樣子為子女「決定一下」,總是有一點遺憾,這就是修為。
所以我們用普行恭敬做為生活的依靠,也做為修行的檢驗,就會發現自己的修為到哪裡。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 知 識
 
修行別人無法替代,還是要自己下功夫,請各位謹記在心,修行不是用寄託的。
善知識只能夠讓我們在受傷害時,讓同樣的傷害對我們不會變成一種真正的傷害,而是轉成菩提,但是不能免除那一個過程。
再好的善知識,充其量他只是讓我們在受苦的過程中,能夠轉成智慧,而不是轉成業障。
他不能讓我們免於受苦,因為我們智慧不足,才認為那是受苦,其實它是一帖良藥,它是一部佛經。
所以善知識指導我們、幫助我們的,是在當我們智慧不足認為那是一種苦的時候,引導我們走過。
走過之後,我們就知道那不是苦,而是一劑良藥,讓我們更上一層樓,走向光明的地方,而不是吃過了苦,反而走向黑暗,掉入地獄。
這就是善知識應盡的責任。
但是我們往往期待善知識能夠替我們把苦拿走,那是很殘忍的事,就像不可以把一個人的快樂拿走一樣。
請問:「有沒有人有辦法把我們的快樂拿走?」不可能!
同樣的,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我們的痛苦拿走,所以不要有那種期待,那種期待必定落空,那叫做邪見,修行要俱足正見。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醞 釀 的 智 慧--2
 
 
小時候,有一種水果--釋迦,它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要先放到米甕裡面去「醞」,放個幾天再拿出來吃。
但總有幾顆熟了,幾顆不會熟。老人家很有經驗,他會跟你講:「那些是『啞吧的』(台語)。」表示它不會熟了,不能吃。
那個米甕裡面的環境,剛好適合樹上摘下來的水果,它雖然沒有成熟,你把它放進去讓它醞釀,醞釀到成熟就可以吃了。
但是有一些,你再怎麼醞釀也無法成熟,就不能吃了。
其實我們的念頭都是「醞釀」出來的,並不是說一個念頭出來是我要想、或者我不要想,它是醞釀出來的。
就像我們說「我要不要原諒你」,其實這句話是錯誤的;正確的表達方式是說「我不知道有沒有能力原諒別人」。因為能力不足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原諒別人的。
那當我們原諒別人,那個原諒別人的心是從何而來呢?
它是醞釀而來的!你的身心狀態或者說你的自性狀態,它會醞釀出萬法來。
我們用光明、黑暗做代表:
你醞釀了光明,你很自然而然的「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這也是惠能大師的法語。
你知道這個人實在壞透了,但你不起分別想,因為你有能力原諒他,你是不由自主的原諒他。
一個好人,你故意叫他扮壞人,他也扮不起來,因為要成為一個壞人,也是用時間醞釀出來的。
你叫一個謙恭有禮的人去打別人,他會打不下去,不被人打就不錯了,因為這樣的人,你叫他做另外一個法界的事,他是做不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一個生命狀態的環境之下,就會醞釀出我們的身口意,身代表行為,口代表言語,意代表意念。
同樣的,這個身體的活動也是醞釀的,這一個生態環境不好,就會醞釀出一些腫瘤、硬塊,醞釀出一些息肉、一些斑點,很多的東西就會醞釀出來。
當它醞釀出來的時候,我們用消滅法是沒有用的,它還會再長,我們應該用改良的方法。所以有一位博士在書上提到說:
「人一輩子身上都有癌細胞,我們只要跟它共存共榮,不要去激發它,它一輩子都不會發作。
但是如果我們的身心狀態不好,它就會醞釀壯大;如果我們生命的生態很好,它就會互相牽制、互相的平衡,不足為害。」
所以人一定要修行,透過修行調和身心。
我常常很感慨的就是:越是需要看得開的人,他越看不開。
有些人看不開還不會付出很高的代價;可是有的人看不開已經到狀況要發生的臨界點,馬上就會付出很高的代價了,而他卻偏偏看不開。
所以我常說:「修行要修起來『囤』。(台語,儲存的意思)」要開悟在狀況來臨之前,日日精進,不要散漫,不要懈怠。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