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體 的 生 態 環 境
 
 
有同修問我,他說:「身上長息肉,怎麼辦呢?」
我說:「找醫生呀!」
他說:「不是,我是要問老師,這跟修行有沒有關係?」
我說:「有啊!因為原古之道是身心一起修,我們是從生命下手,讓我們思想的活動跟身體的活動調和好。你長息肉,就表示你身體活動的品質,會讓你像化學作用一樣,應化出多餘的東西出來,包括瘤,惡性瘤、良性瘤。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生態環境、我們身體活動的品質降低了,它就會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來。」
我建議各位去看看幼稚園的小孩子,他們就像花一樣,含苞待放,那是一種清淨之美。
那些小朋友背著書包,背脊非常挺,皮膚不一定非常好,但是沒有瑕疵,因為他身體的生態環境非常好,醞釀不出壞的東西來。
而這個小孩,過幾十年後就變成我們了。他也是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我們,我們曾經跟他一樣呀!
五十年後,我們身體的生態環境變了,它就亂長東西,黑色變成白色的(頭髮),然後肉色的皮膚會有黑色的斑點。
我們身體生態環境的品質它醞釀出各種東西,而且不是我們去掌控它,它是自然生出來的。
它會自然生,也會自然掉。
頭髮會掉,牙齒也會掉,小孩子七、八歲換牙的時候,牙齒自己掉下來,它的力量從哪裡來呢?
它是一個生態,身體環境的自然生態。
同樣的,我們的思想也是一個生態,生命的活動狀態。
所以「一切萬法從自性生」。我以前讀經典,讀到這裡非常興奮,因為我認為我懂了。
可是興奮幾十次之後,就不再興奮了,為什麼?其實是不懂!
不懂的原因在哪裡呢?我們有我執。有我執,就永遠認不清真相。
因為我們長期以「我」為中心去考量事情,接受資訊也用「我」來接受,傳達資訊也用「我」來表達。
這樣,我們就沒有辦法整體觀,沒有辦法認知到什麼叫做自性。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 為
 
 
一個修為夠的人,我用「修為夠」來做總代表,因為它很難用別的名詞來代替。
萬一他不幸「天有不測風雲」的事情發生了,一個修為夠的人很少直接去造一個惡因,然後得一個惡果。
比較可能發生的是,天有不測風雲的事對他而言,它只是一個「法」,這個法是中性的,它不會變成煩惱,也不會變成快樂。
喜事,他不會特別快樂;不好的事,他也不會特別煩惱。因為它僅只是一個「法」而已。
假設是投資不慎,錢財賠光光,他也不會煩惱,因為錢再賺就有;
即使錢是跟朋友借來的,他會勇敢的跟朋友說:「我當初一念之差變成這樣子,請你原諒我,我一定會還你,或是想辦法解決。」
他會勇敢的面對它,但是不會生煩惱,因為修為夠。
如果修為不夠呢?就會認為這件事情「只准成功,不准失敗」。一旦失敗了,煩惱就來了,這個法就變成煩惱的法。
所以是煩惱、還是快樂?決定在我們的原始思維。
我們平時所做所為、所言所行,我們的生活狀態累積到當下這一刻的生命狀態,我們統稱為「修為」。
修為好,就是思維、意識狀態是光明的,任何事情發生都是光明的。
其實這並不是很難的事,我們在生活中,很明顯的就可以看到有些人很樂觀,有些人很悲觀。
樂觀人的心態跟悲觀人的心態,它也是一個果。
這個人活到今年這個歲數,某年某月某一天的現在,他的個性是樂觀、還是悲觀?這就是他的果。
樂觀的心,任何事情發生了,他就是樂觀的處理;悲觀的心,任何事情到他那裡,他就是悲觀的處理。
當事情發生了,悲觀的心它一定導致悲觀的結果,煩惱就生出來了;
樂觀的人,事情來了,他用一顆樂觀的心就導致一個樂觀的行,他就沒有煩惱,對他來說只是「問題」而已。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 決 問 題 的 第 一 高 手
 
我經常遇到的事情,也是讓我常常覺得感慨的就是:
有一些同修有困難來找我,他以為老師能提供一些建議給他,其實我是幫不上忙的。
頂多只能扮演一個接受傾吐的角色,讓他把心中的苦悶講出來之後,他的心情會比較愉快,事後我再講兩句讓他安心的話。
可是等他走的時候,我看著他的背影,內心感慨良多,我會問自己:「為什麼不告訴他真相呢?」
因為我如果告訴他真相,他會承受不了!
他來找我,他期待老師能夠提供給他的是什麼,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我和他只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希望問題能夠得到幫助。
但是他的方法錯了!各位,我講過好多遍了:
只有自己才是解決自己問題的不二人選,而且是最佳高手,
解決問題的第一高手,是從你的自性生出來的。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最了解。
所以任何人面臨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弄錯第一個念頭,因為第一個念頭是「心生」,接下來就「種種法生」。
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如果是向外覓,向外去尋求解答的時候,這個方向就是錯誤的,種種法就生出來了。
如果第一個念頭生出來的是向內尋找答案,我們會想:「我今天遇到這個問題,我要冷靜,要靜下心來,停止所有一切的煩惱,趕快讓我起伏不定的心平靜下來。」
即使用三天、五天的時間都沒關係,平靜下來,才能思索整個問題的來龍去脈,「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把事情全盤看清楚。
然後我們要打從潛意識告訴自己:「全天下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自己以外。」
這樣,我們就可以想出真正的方法了!為什麼?
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自己生出了問題,也可以由自己生出答案。
因為它的源頭,提供答案給我們的地方跟提供問題的地方是同一個,只有從這裡下手才能得到解決,才是最佳方案。
接下來,當你的最佳方案出來,你要去執行的時候,或許需要別人的幫助,這時候你可以尋找別人適當的來幫助你。
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可是多數的人,當問題來的時候已經方寸大亂,縱使我如何婉轉或是直接地跟他說,他都聽不進去。
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安心,所以我能做的,也只能讓他安心而已。
但是我心中老覺得有所虧欠:「為什麼我不能讓他跳過安心,直接的解決問題呢?」
我也試過了,但是多數都已經聽不進我想說的,甚至會聽不懂。
所以我也要提醒各位:「自性生一切萬法。」
煩惱也是法,快樂也是法,法就是意。
六塵對六根,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意」對應「法」。
你的自性就是你的思維狀態,它能夠生出一切的意念,那個「意」產生的效用,就叫做「法」。
一切萬法從自性而生,今天的煩惱當然也是一個「法」,煩惱也是一種意識狀態,快樂也是一種意識狀態;
包括我們要解決問題而生出的「創意」,也是一種意,一種意念,也是我們的意識活動之一,這些都是「法」。
所以平時,我們就要讓自性能夠常現光明,這些「法」就光明。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心靈」的功德
 
剛才講到佛像及寺廟,讓人產生相信神佛的力量,它有很大的功德,對於沒有宗教,只相信心靈的人,怎麼做功德呢?這時,去度眾就是功德。
如果我們讓周遭的人也相信心靈的存在,相信人類內在的力量,就等於相信神、佛一樣,它是有功德的。
有信仰的人,他靠自己宗教的儀式,激發出心中的佛、心中的神;沒有宗教,沒有信仰的人,他用另一種方法,也是激發出心靈的
力量,其實,他們開發的是同一個寶藏。
所以寺廟、佛像的功德,是幫助一個人開發他心中的寶藏;我們勸化一個人心靈禪修,也是開發他心靈的寶藏,同樣都是有功德的。所以,我們以前講過,所謂的功德和福德是不一樣的。
我把「功德」界定為對人類心靈有幫助,能夠提昇人類的智慧、提昇人類心靈的事情;
而那一些捐款、佈施行善、塑造金身....如果只是為了求人間福報、為了家裡有老人家病危而去捐款,迴向給老人家能夠延壽,這樣的求福報,我們稱為「福德」。
同樣的,蓋寺廟、塑佛像也是一樣,有些寺廟及佛像,它的功能形同觀光勝地,沒有辦法產生安定人心的作用,它就不是功德了。
所以,同樣的事情,動機不同,它的功德也會不一樣。
(請參閱《心靈轉個彎》一書第164 頁〈福德與功德〉)
以上就是有關「信仰」的簡單說明,今天就講到這裡,請下課!
~原古之道 (洪寬可 講述)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具 備 好 本 事
 
有一位同修的親戚,為了孩子的難治之症,已經煩惱好多年,煩惱到神經質的地步:「會不會是住家的問題?會不會是祖先的問題?會不會是我們做父母的業障太重?會不會是我們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
類似這樣子,已經生活到非常的神經質。
他們只有一個小孩,是女孩子,他想:「最少要把她養到嫁人,責任才算完了。」所以整個心就住到煩惱裡面,一直在猶豫:「要把她送到美國去醫比較好?還是去大陸比較好?」
他聽說大陸有高手,有一些很神奇的中醫師,有特殊的祕方……為了這件事,他問了不下五次,卻從來沒有成行,為什麼?
因為他有牽掛!選擇左邊,他有牽掛;選擇右邊,他也有牽掛。最後只剩下煩惱。
有一天我跟他說:「你要不要考慮好好的修行。」
他不是我們同修,因為他曾經皈依過廣欽老和尚,我就建議他:「或者你可以去承天寺好好修行,你不覺得你現在這樣很痛苦嗎?」
他也說:「是!」
我說:「佛法可以讓人離苦得樂的,你最尊敬的廣欽老和尚還有道場在,還有寺廟在,你應該回去好好的研讀佛法,從當中解脫。」
他說:「我雖然皈依廣欽老和尚,但是我不相信佛法能夠讓人離苦得樂。」
我說:「你不相信,那你為什麼要皈依?為什麼要念佛呢?」他答不上來。
後來同修跟我說:「這位親戚一直在期待一種氣功師,一次就可以把病拿走,他一直在尋找這個法。」
其實縱使真有這樣的人把他孩子的病治好,他的煩惱還是會存在,為什麼呢?
因為即使孩子的病好了,因為他的心並沒有提昇,過去造成煩惱的因素消失只是讓他暫時沒有煩惱,他這樣的心,同樣會在其他事情上生出煩惱。
其實他的著眼處,應該從心去滅掉。
所以我們可以說:
一個人一生中,能夠建立正思維、建立正確的理念,是確保一生幸福的關鍵。
多少人因為理念錯誤,弄得自己一生一團糟,看起來很複雜,好像掉入迷魂陣,像蜘蛛網一樣,其實他也只是一念造成的。
人活在世間,總有一些事情要處理。什麼叫做「世間」?世間就是一切人、事、物互動的場所。
人、事、物多麼複雜,我們在這個世間互動,怎麼可以不趕快學得一身好本事呢?
什麼樣的好本事呢?
我們要看得清楚呀!要能看得清楚世間的一切。那要看得清楚,我們就一定要有正確的理念,要下功夫。
如何下功夫呢?
這又回到我們的本文來了,要「見內性」,我們要懂得「內性」,往內修。往外,就會很複雜。
所以我們〈轉識成智〉的偈語,最後一句話說:「洞悉心性,即是轉機。」那就是見內性。
我們要有正思維,能夠洞悉世間的一切,這一輩子才能得到幸福。
如果不具備這個好本事,沒有正確的理念,你的一生可能就一團糟,就這麼簡單!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單元  為人生定目標
在生活的周遭,常會看到很多人一生坎坷,如果仔細去了解他的原因,我們會發現有很多都是因為人生沒有目標(沒有目標,自然無法產生動力),剛才講到「決心」,接著,我們來講「目標」。
講到人生的目標,我們很容易把人生的目標物質化、數字化,或者把它訂在一個自私的理想上。
譬如說:「我要賺多少錢」、「我要買一棟別墅」......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描述一個人做到一家非常大公司的副總裁,他第一天進那家公司上班,跟總經理談完話出來之後,他就想:「有一天,我要坐你這個位子,我要成為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結果,他超過了他的目標(副總裁在總經理之上),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謂的目標。
也有些人想說:「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要當企業家」;有些人說「我要成為一個大富豪」----其實,這些都不算是好的目標,我們的目標不應該只是這個;嚴格說起來,這個叫慾望!
如果,我們把目標建立在「慾望」上面,雖然人生的目標也可以是一個慾望,但是,如果我們人生的目標只建立在這裡的話,未來大概就有苦頭吃了!
(像前面那位副總裁,也可能只是萬人中唯一的幸運兒,不要忘記,後面還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不能如願的人。)
換一個方向,如果我們的人生目標不是定位在財富、不是定位在物質,不是滿足我們的慾望,譬如,我們把人生目標定位在最基本的:
首先,讓父母過的好一點;同時,對子女也能善盡照顧之責;還有我們的另一半,也能夠跟我們共同享受快樂人生。
如果,我們能夠把目標最起碼定位在這裡的話,我相信,這個目標才會是我們動力的來源,而且,達到目標之後,沒有副作用。
像剛才講的,把目標建立在慾望上面,
第一、它達成率很低。
第二、即使達成,往往副作用很大。
因為它是「外拉式」的;它是靠一個誘因,一個很高的職務、很多的財富、很風光的職務,吸引我們去追逐......那個不叫做「理想」,那就像在攻山頭一樣,我們想要登上山頂,追求顛峰,這是「外拉式」的,我們應該回到人生的基本面:
這一輩子既然為人子女,我們要上報父母恩,希望父母達到安定,得到照顧,也是得到榮耀,得到安心。
同時,我們也為人父母,把子女生下來了,就要好好地生他、養他、教育他,讓他能夠身心健全,能夠身心很健康的成長。
最後,我們也為人配偶,在人生道上,另一半跟我們一起打拼,我們應該讓他(她)過著更好的生活,所謂的生活,就是物質跟精神並重的生活。
如果以此為目標,我們是由內產生力量這一股力量,可以讓我們克服人生所有過程中的任何困難。
而且,我們這一種愛家人、愛子女、愛父母的心,它的力量愈大,我們所產生的動力也愈大....這是我們最起碼的目標(因為這個
目標,還是有一點點私心)。
~原古之道 (洪寬可 講述)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 有 破 壞 神
 
 
為什麼我們修行會沒有決心?
因為我們還沒有發現修行真正的微妙處,所以我們會不想修行,或者想修行,但不精進。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般人一輩子工作最大的追求是什麼呢?
三個字而已——求福報!
我們看看自己的一生,我們在忙什麼?也是三個字而已,求福報!
問題是如果我們這樣追求,就能得到福報,那也就罷了。可是偏偏我們所追求的那個福田,其實只是假相,只是枝節末葉而已。所以,忙了半天,不但沒有求得福田,反而得到苦、空、無常的一生。
所以,歷代這些古真大德,他們是真正的慈悲,為我們指出了修行這一條路。
 因為,真正的福田有一個根本,有一個源頭,它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命境界,而修行就是把我們的生命,從源頭改善起。
……………………………………
思 想 如 跑 馬 燈
為什麼我們所追求的福報只是假相,求福反而得禍呢?它的原因可用兩句話來代表:
大家都想成功,但是真正想成功的,可能百人當中難得幾人;
大家都想賺錢,可是真正想賺錢的,也是百人裡面沒有幾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你看,很多人可以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一夜之間毀掉,表面上看起來,不是他自己去毀的,都是有意外的原因。其實,源頭還是在自己。
竟然源頭還是在自己,就表示他並不是真正的「想」賺錢,不是真正的「想」成功。
因為,一個人沒有經過修行,他並沒有辦法真正的「想」,他的想法都只是一種跑馬燈的思想,他對自己的「想」是沒辦法自主的。
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我們沒有看到源頭,我們只想得到目標,而不願意去研究它的過程,不願意去看它的源頭。
大家都想成功,大家都想賺錢,大家都想要健康,大家也都想要幸福,都想要我們的下一代會更好……可是,很少有人去研究怎麼樣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
慣 性 的 希 望
即使有人去研究,方法也不一定正確。
就以父母愛子女的方式為例好了:
很多父母,年輕的時候,愛子女的方式,其實是值得商榷的。有時反而成為自己子女的殺手,傷害自己的子女而不自知。
因為我們沒有那個能力,我們內心並沒有真正的想要成為好父母——我們只是「想」成為好父母,可是沒有「真正的想」,問題是出在這裡。
我們表面上「想」要成功,內在卻沒有「真正的想」,只是一種慣性的「想」。
為什麼會有這種慣性呢?
因為大家都在講成功,我們就認為「我也想成功」,其實我們是被說服的,我們是被影響的。
試問?
哪一個人不希望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哪一個人不希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可是,大多數的人,其實他並不希望。
我們只是被別人影響說
「人應該健康」;
我們只是被別人影響說
「家庭應該幸福」。
其實,我們本身是沒有那個動力的。
因為我們內在存在著一種慣性思維,它在主導我們。
我們只是表層意識受到影響,「想」要健康,「想」要幸福;可是我們的慣性思維並沒有受到動搖,它並沒有「想」要健康,「想」要幸福。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要真正去修行,把那個內在的障礙拿掉。
拿掉之後,我們才會「真正的想」成功,「真正的想」得健康,「真正的想」讓家庭幸福起來。
否則,我們是沒有辦法真正成功的,我們內心其實是期待失敗的,那個叫做「破壞神」。
所以,修行幾乎是我們無可選擇的一條路,除此之外,沒有比它更有效的方法了,因為人類之所以會有修行這件事,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修行之要P.42~P.47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4 Wed 2018 14:25
  • 心香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心 香
修行是一種薰染。
世尊在世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很好的比喻。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香料是很有名的,世尊曾經拿了一個空的香料盒子,讓他的弟子來聞。
弟子聞了之後,聞不出什麼味道,因為那是新的盒子,然後他就放在旁邊。
接著,他把另一個裝滿香料盒子的香料倒出來,裡面也是空的,他再拿給弟子們聞。
弟子們聞了之後就說:「喔!可以聞到香味。」
世尊就解釋說:
第一個盒子,因為它沒有接觸過任何的香料,沒有受到薰染,所以它就沒有香氣。
第二個盒子,因為香料放在裡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然現在香料已經拿走了,可是薰染仍在,所以可以聞到香味。
人會迷,也是因為這樣子薰染的;會悟,也可以這樣子薰回來。
所以惠能大師說:「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就是這個道理。
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是要轉動我們的內心,轉動我們的法身香。
什麼叫「法身」?清淨的意識叫做法身,法身就是清淨的意識身。
這個淨,當然是往內薰,不是往外找。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助人可積福
 
轉貼分享~
記得以前聽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位道人獨自在山上修行了很多年,雖然每天他都非常的精進,一點也不敢懈怠,同時持戒也很嚴謹,不敢有任何的放縱,可是就是久修不悟。
    有一天,他忽然覺得凡事有果必有因,我今天會走到這種要進不能進,要退無路退的地步,一定有個原因,只是我的智慧不夠、福報也不足,所以才沒有辦法找到主要的癥結。
    記得以前師父曾經開示過:
「不管任何時候,遇到任何障礙,想盡了辦法還不能解決的時候,可以透過『懺悔』、『內省』的方式先減少造業,
然後再想辦法去幫助比我們更需要幫助的人,用這樣的方式來累積福報,
當福報達到臨界點的時候,自然悟性就會生出來,而所面臨的障礙、困境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想到這裡,他就遵照以前他師父所開示的方法去做,結果有一天在睡夢中做了一個夢,讓他突破了久修不悟的瓶頸。
    在夢中,他來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那裡非常幽靜,到了那裡之後心中一片祥和,平時的牽掛跟憂慮好像都完全消失了似的。
    那個地方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可是卻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在那裡的人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大家集合在一起才有辦法吃飯,
    因為他們所使用的餐具跟我們平常使用的不一樣,以筷子為例,他們所使用的筷子都很長,比自己的手臂還要長,
因為長度比手臂長,所以就沒有辦法把飯菜夾到自己的嘴哩,必須請別人替我們夾飯菜,才能送到我們的嘴哩,必須請別人幫忙才能夠吃完一頓飯。
    這位道人在夢中忽然覺得肚子非常的餓,於是就拿了自己的筷子,要麻煩別人夾飯菜給他吃,結果沒有人理他,每個人好像都聽不到他說的話,也好像看不到他的人,所以他只好餓著肚皮,坐在旁邊乾著急,心中充滿著無奈。
    這個時候,他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孔,原來他的師父也在這裡,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樣,他趕緊走過去。
    師父見到他的時候不但不覺得訝異,也沒問他為什麼來這裡,只是很平靜地跟他說:
「這是一個淨土,一般人如果沒有足夠的福報是不能夠到這裡來的,你今天是藉著『懺悔』、『反省』以及『助人』的小功德,有一些短暫的福報,所以才能來此一遊,吃完這一餐之後,你就必須再回到人間。」
 
 他跟師父說:「可是我現在肚子已經餓得快走不動了,怎麼辦呢?」
    師父聽了,面帶神秘的跟他說:「在這裡,想要吃飯也是需要功德的,你必須先替別人服務,先夾飯菜去餵食別人,
等你為別人服務的次數夠了,達到臨界點之後,你的頭上就會出現「功德光」,到時候其他的人才看得到你,才會替你服務,夾飯菜餵你;
你現在因為還沒餵食別人,所以頭上無光,這裡的人是看不到你的,所以沒有人會理你,你講話也沒有人聽得見。」
    聽完師父的開示之後,他就從夢中醒了過來,當下頓悟!
原來如此,我過去幾十年的修行,只是一種「獨覺」的外道法,可以說「毫無功德」,就像在水泥地上耕種,也像在樹上抓魚一樣,一切都是白費力氣,可以說是做白功了。
    因此他當下就把他山上的茅屋給燒了,然後一邊走,一邊對著虛空狂笑不已,
    路人問他:「為何狂笑?」他說:「我在笑我自己為何那麼癡!」
    所以生活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要只顧著盤算自己的利益,最好也要多替他人著想、多替他人服務。
    人跟人之間也不但要「結善緣」,還要更進一步的「肯付出」,甚至要「願吃虧」,因為「結善緣」、「肯付出」、「願吃虧」都是屬於「積福」的行為,是有功德的。
    人的一生都是這個「靈體」在引導,這個肉體只是靈體的工具而已,一生當中也都是這個靈體在「結緣」、在「付出」、在「吃虧」,因為都是「屬靈」的領域,所以才會有所謂「功德光」的顯現。
 
原古心靈月刊-2009/11#141-過客與怪獸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 鬆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放 鬆
過度的緊張,過度的飲食,生活作息不合乎自然法則,貪念太多,瞋念太多,不明真理的心......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長期的讓思維一直運作、一直運作,也會帶動我們的身體不斷的緊張,連肌肉都會緊張。
就像我們這個社會,大家可以看,它本身就是一個「動」的社會:
不斷的開發知識科技,不斷的開發自然資源,一直動、一直動……人類的生活模式都是在「動」裡面過日子。
它的結果,就像大家在坐雲霄飛車一樣,你會有什麼感覺呢?緊張!
我想,有一天雲霄飛車前面的握把一定會有指印,因為大家越抓越緊,到最後會凹下去。
這就是緊張。
在「動」當中,一定是緊張,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生活模式。
所以我們要放鬆,要靜。
回歸到主題來,我們這一品就叫〈坐禪品〉。
我們要透過坐禪,讓自己的身心,從頭到尾,從內到外,全部都能放鬆。
坐禪的一個要領,就是要放鬆,身體放鬆之後,思維也要放鬆。
思維要怎麼放鬆呢?這就要靠大家心領神會了,我沒有辦法教。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心中的事要放掉。
當我們的身心在極端放鬆的狀況之下,大自然就會接手,我們的心靈才會動起來。
因為我們活在緊張的社會中,活在壓力當中,活在自己的意識裡頭,這種來自意識的我、意念的我,它是客人。
如果這個客人一直在主導我們,真正的主人--心靈,它就沒有機會發揮。
當我們經過坐禪放鬆之後,讓客人走了,主人才能正位。
主人正位之後,大自然才會在我們身上作功,就會調和我們的身心。
這就是放鬆。
只有當一個人完全放鬆的時候,他才能夠「靜」。
當一個人達到「靜」的時候,他的身、心就能夠達到平衡。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妄念、妄想降低。
不要說降到零,降低就能認識「本來」,我們就自在多了,自然處於人性本淨的狀態。
這時候我們就會知道:「以前真的是不靜,不夠清靜。」生活就是這樣子。

~原古函授班 http://www.zenhouse.com.tw/ 學習令人心安 行動導致成果
~原古道月刊 http://www.hkk.com.tw/ 原古的智慧 天地的傳承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 地 取 材 , 就 地 放 下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就 地 取 材 , 就 地 放 下
世界上最公平的結構,就是家庭。
因為家庭的每一個角色,一個人一生當中,統統有機會扮演得到。
出生的時候,你是別人的子、別人的孫,你要叫別人爸爸,或者叫別人媽媽,你要叫別人祖父,你要叫別人祖母。
過了幾年,輪到別人叫你爸爸,別人叫你媽媽,你變成當起爸爸來,當起媽媽來了。
再過個幾年,你變成祖父,變成祖母了。
家庭中的每一個角色,我們都有機會經歷過,這個是最微妙的結構,所以常常自己當別人父母的時候,才能夠體會自己父母的辛苦。
各位再想想看:
我們到這個世間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我們要離開世間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我們出生的時候,有帶錢來嗎?將來我們要走的時候,有帶錢走嗎?
既然都沒有,那我們就是「就地取材」呀!到時候我們也是就地還給人家啊!因為這都是世間的東西嘛!
我們來世間的時候,是帶著先生(太太)來的嗎?是帶著小孩子來的嗎?
不是!我們是一個人來的。
我們來這個世間之後,緣生緣滅,結了一個家庭的緣,跟另一半結了夫妻的緣,之後又結了親子的緣……
這些緣,都是誕生之後才結的緣,所以要走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帶著子女走,也沒有辦法帶著另一半走,我們是自己走。
我們在這個地方結緣,未來都是「就地放下」。
所以我們到這個地球上來結緣,結成夫妻,生下子女,這是一個過程,盡力就好、圓滿就好,放下得失。
孩子不孝順,請問我們能怎麼樣?
太太不賢慧,請問我們能怎麼樣?
先生不顧家,請問我們能怎麼樣?
就像別人不能夠輕易的影響我們一樣,我們也無法輕易的影響別人啊!
我們做錯事的時候,別人勸我們,我們就聽得懂嗎?也未必!所以周圍這些跟我們結緣的人做錯事,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
當然,我們也是要盡力跟對方講,但是講了之後就放下得失。
他能夠聽我們的,是我們的福報;他不聽我們的,我們也要坦然以對,不是嗎?因為它是一個過程。
你說:
可是我現在生活一團糟,家庭不圓滿,生意不順遂……
父母親說我是不孝子,說我是不孝女……
我的子女說我不是好媽媽,不是好爸爸……
那你叫我怎麼辦?
別人會這麼講,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你就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這樣啊?」
如果不是,管他怎麼說;如果是,改過即是,改過就好了啊!
你說:「我已經改不過來了。」
改不過來慢慢改,好好的修,有一天就能夠改過來,只要有心,就有力量。
放下得失,不見得每件事情都要照我們的意思去走,這樣我們就能離相了,禪定的工夫就夠了。

~原古函授班 http://www.zenhouse.com.tw/ 學習令人心安 行動導致成果
~原古道月刊 http://www.hkk.com.tw/ 原古的智慧 天地的傳承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為 生 命 祈 福 】~ 洪 寬 可 著 ~
 
心存正念、心存感恩,可以釋放出光丹 --
如果一個人能夠沒有偏見、沒有妄念,常常心存感恩的時候,就能夠讓生命體中的光丹被釋放出來。
任何人,當他進入這個狀態之時,對整個地球的「場」是有幫助的,有利於地球的平衡; 
如果地球的場增添了一分平衡,就能減少一些天災人禍的傷害,像是在地球上多種了一棵樹似的,對地球的空氣品質是有幫助的。
地球上每多一棵樹,就能多釋放一分氧氣;世界上如果多了一個人能夠有正見正念,能夠心存感恩的去生活,那就好比是在這個地球上、宇宙間多了一分光丹。
生命體就像一棵生命之樹,這棵生命之樹釋放出來的不是氧氣,而是釋放出光丹。
光丹對整個地球的場會產生正面的提升作用,對生活在地球的場當中所有的生命體也能夠產生正面的影響力、提升生命體的內在,甚至可以讓生命體的腦波產生變化,從負面改變到正面的思維。
正面的思維會產生正面的「意」(意識、意念、念頭),這個意透過語言表達出正面的言辭、言論、言語,然後透過行動表達出正面的行為。
如果大家都能夠保有正確的行為(身)、正確的言語(口)、正確的思維(意)的話,人跟人之間就會互敬互重、和諧共處,我們祈福祝禱辭所說的「生命和諧 共存共榮 天災人禍 無有傷害」就能實現了。
~ 原古函授班 http://www.zenhouse.com.tw 原古的智慧, 天地的傳承 ~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 後 的 修 行 法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最 後 的 修 行 法
最後六祖惠能大師要做結論了,他奉勸來聽法的大眾說:「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
這句話是重點了,這是最後的修行法。
就是說,六祖惠能大師講〈坐禪品〉,他傳了一個法了,什麼法呢?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
這個我當年也修過,怎麼修呢?我在禪定中修。
就跟蘇東坡居士一樣,「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什麼意思呢?
我也是「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我就坐下來,觀我的念,觀我的自性,果然清淨,光明無比。
它真的會出現光的境界,也會出現清淨的境界,在這個光明清淨的本性境界中,一切都是美好的。
那個時候,你的身體也會有很好的覺受,你會感覺溫暖,身體很溫和,會感覺光明,甚至會感覺細胞都在放光,甚至會看到境界......
我就在那樣的境界中,曾經看過觀世音菩薩的手跟腳,那個腳跟手啊!就是晶瑩剔透,世間沒有那麼樣美妙的東西。
那個應該叫做「聖潔」,借一句聖經的話,聖潔的雙手跟雙腳--當時我沒有看到雙腳,就是一隻腳、一雙手。
在自性光明的世界中,你毫無歹念,沒有不好的念頭,你不會生出男女之相,不會生出世俗的心,除了聖潔還是聖潔,很平靜……
當時我以為那個就叫做「自性清淨」,然後就在那樣的境界陶醉了好多年。
沒有錯,那只是「境界」,但是我卻認定我「見到了自性」,我已經見性了。
見性之後呢?接下去就是成佛了,「見性成佛」嘛!所以我也懷疑我成佛啦!
可是坐禪過後呢?坐禪總有時間的限制啊!一個小時,二個小時,頂多三個小時,三個小時過後呢?
你在哪裡啊?你還是在人間!
那你是誰呢?還是凡夫一個!
為什麼呢?
就像我曾經看過四川九寨溝的介紹,我那一年去峨嵋山的時候,在飯店就看到介紹了,唉!真的有如仙境。
好,即使你去那邊玩了一趟,你只是看了一個美景而已,你只是看了一個聖潔的境界而已呀!回來之後,還不是凡夫一個。
記得我那個時候還年輕,媽媽做的飯、做的菜不太喜歡吃時,還會翹起嘴巴。
當然不會像少年時期那樣的無知,但是心裡面還是不舒坦,隨便吃一碗就出去,故意讓父母親知道:「我是故意不吃到飽,生氣了!」
都三十幾歲的人囉!真的是「見笑」(台語,丟臉之意)!
可是明明昨天晚上那個境界那麼好、那麼聖潔,為什麼今天的表現是這個樣子呢?
因為昨晚的那個境界是不真實的!既然這是不真實的,那我們要如何「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呢?
什麼叫做「念念」呢?就是一個人的思維狀態,一念接一念,一念接一念。
那請問各位,我們什麼時候才感覺「念」的存在?什麼時候才感覺「思想」的存在呢?
我們的思想本身是無法感知自己思想的存在,必須有思維以外的東西來對應,我們才會知道思維的存在。
就像我們坐在火車上,火車剛起動時寂靜無聲,它在移動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火車移動。
我們什麼時候才知道自己在移動呢?看到窗外的景物後退了,才知道自己在移動。
我再用健康、快樂來講,會比較清楚:
我們怎麼知道快樂的存在呢?因為曾經痛苦過。
我們怎麼知道健康的可貴呢?因為曾經生病過。
健康的本身,不會讓我們覺得它很珍貴,只有在失去健康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它的珍貴。
同樣的,思想的本身沒有辦法了解自己的存在,只有當我們的思想了解到外境存在的時候,才知道思想的存在。
所以我們要如何念念中能夠見自性?要從哪裡見呢?
從我們的思維所對應的世界裡面去見,從我們生活中的念念當中去見。
我們之前講過了,當我們看到一個無主的鈔票十萬塊,我們的反應自己很清楚,別人是不清楚的。
這就是「念念中自見本性」。
一個三歲的小孩子,看到十萬塊無主的鈔票,他不會有貪心,這就是我們本來的自性,它本性清淨。
現在的我們,看到十萬塊無主的鈔票會貪心,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本性已經離開了清淨。
如果我們能夠洞悉了現在的不清淨,然後告訴自己:「唉呀!其實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
這就是「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

~原古函授班 http://www.zenhouse.com.tw/ 學習令人心安 行動導致成果
~原古道月刊 http://www.hkk.com.tw/ 原古的智慧 天地的傳承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抉擇的要領
 
『一件事情的成敗,不在於我們做抉擇的那一剎那,
  而在於做了決定之後,所過的每一天。』
對未來感到迷惘,這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共同心態,雖然這個問題會造成你的困擾,只要我們先建立這個觀念:
就像之前我們提到的婚姻問題一樣,一個人的婚姻是否美滿幸福,不是決定在跟這個人結婚適不適合;也不用去合八字,只要合四字就可以了,哪四個字呢?----「互相尊重」。
夫妻只要互相尊重對方的存在,這個家庭的幸福就沒有困難了。
但是我們有根深蒂固的觀念,就像合八字的觀念對很多人來說,在選擇結婚對象時,也被列入因素之一,尤其是一些過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的人,更是容易在「合八字」這裡做文章。
其實,婚姻是否幸福,在於結婚以後的每一天,如果一個人能夠用這樣的思考模式生活,認真的去過每一個今天,人生就會非常的自在。
人類的一生,每天都必須面臨抉擇,而人類最恐懼的事又是抉擇,因為,我們對於抉擇的定力與決策力是很弱的。
人就是這樣,如果給他選擇,有時候那種猶豫的程度,超過我們想像。
但是很不巧的,在生活中,我們每天在做抉擇,而且面臨抉擇時,可以說天生的,沒有人教我們就會想:到底往左好?還是往右好呢?
我提供一個建議給大家參考:它往往是「兩邊一樣好!」
因為走左邊,得到左邊的結果;走右邊就得到右邊的結果,你說哪一邊好呢?無法比較。
右邊是一杯水,左邊是一個饅頭,口渴的時候就想拿水,萬一拿錯了呢?也有可能啊!
譬如說肚子餓了卻拿到水,水可不可以喝飽呢?也可以啊!
只要做好一個決定,選左邊以後不要望右邊,不要再回頭看右邊,你的抉擇就不會那麼難了。
有一位師姐,都已經遇到很好的對象了,但她就是怕,可能因為自己的父母婚姻不好,一直不敢結婚。
我跟她說:「家庭的經營,是從結婚那一天開始,妳不一定會跟你的父母一樣,妳可以自己好好的去耕耘。」
但是,很多人就是心不安,還要先看對方的八字,這種情形,如果比較挑剔的人,這一算這個婚姻就難了,因為沒有一個算命的結果是完美的,每一個人一生都會有運氣很差的年份。
如果我們一直著重於那個缺陷的地方,老是看到對方的不好,甚至擔心對方哪一年會有厄運,萬一發生了怎麼辦?恐怕就永遠沒有辦法做抉擇了。
~原古之道 (洪寬可講述)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05 Mon 2018 10:53
  • 定力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定 力
 
很多事情做與不做,不在於你做了什麼事情是對的,做了什麼事情是錯的。
凡事合乎你能力範圍之內,你就沒有過份,就不叫做貪。
可是我們往往去做那些我們做不來的事,去做那些超過我們能力的事,那就叫「造業」,造因果了。
像一開始講的那個迷的故事,這個出家師父在精進的當中,老鼠來打擾他……
其實他養貓也未必錯,是後來買了牛,問題才出來,因為超過能力了。
一個人養一隻貓,可以養得起;養一頭牛,就不見得養得起啦!
你說:「出家人可不可以養牛?」
當然可以!但是我請問你:「你要跟別人共同生活的時候,你要怎麼養?」
其實有時候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空虛,我們會相應到一些無明。
或許這個故事中的主角,他平時就喜歡擁有一個牧場,平時就想過著一種閒雲野鶴的生活。
所以那一種出家前沒有完成的願力,那種沒有實現的欲望,他藉著這個機會把它激發出來而已。
這個出家師父所做的這些動作,其實你也可以做,說不定你會做得很好,只要你最後沒有還俗,你還是可以做。
如果所有的因果都是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沒有傷害別人,沒有傷害自己,就不致於導出一個惡果。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表示你的定力足夠。
定力沒有一個標準,你說達到多少才是定力?達到多少叫做定力很好?沒有辦法!它是因人而異的。
因為每一個人內心的空虛、瑕疵各個不同,我們的定力也往往是在我們最弱的那個地方起考驗。
所以這種定力的問題,它不是有一個標準可循,其實它是展現、反映出我們的內心--
你是否發動了無明?你內心的空虛、恐懼是否展現出來了?你內心的欲望是否超越你所能駕馭的程度了?
如果是的話,那都叫做「亂」,都叫做「不定」。

~原古函授班 http://www.zenhouse.com.tw/ 學習令人心安 行動導致成果

~原古道月刊 http://www.hkk.com.tw/ 原古的智慧 天地的傳承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