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柔 軟 的 心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我們有一位同修,事業做得很成功。
有一天,他得知過去一位曾在事業上幫助過他的好朋友經商投資失敗,所有財產全部被查封,後來變得窮苦潦倒。
我們這位同修知道了以後,並沒有馬上去找他,因為同修擔心那位朋友會產生自卑。
我們試想:被提拔的人飛黃騰達,而自己卻很落魄,那一見面是不是很容易產生傷害?
我們同修很有智慧,也非常慈悲,他就透過自己的太太跟這位朋友的太太連絡,透過間接的關係幫助他。
同修發現他朋友的行動電話還是很老舊的機型,於是就請太太送一支新型的行動電話給朋友的太太,並表示:是剛好有別人送他,因為已經有了,所以就轉送給他。
同修的太太還說:「最近家裡抽獎抽到一部車子,但是家裡已經有車了,反正車子多出來,用不著,因此想轉送給你們。」
其實他是透過太太送給朋友的太太一部車子喔!
朋友的太太就講了一句話:「我遇到你們,好像遇到菩薩。」這是當事人的一句話。
各位想想看:這個「菩薩」是怎麼生出來的?是我們這位同修一念慈悲生出來的。
但是他不是在行慈悲,他並不是因為「我在修行,我是一個原古行者,所以我應該慈悲」,他不是這樣子。
他只是覺得說:「大家有緣認識,而且他在過去是幫助過我的人,只是他現在比我差。雖然我想幫助他,最好是不動聲色的幫他,因此應該避免跟他見面,才能夠尊重對方的自尊心。」
他就是很體貼的為朋友著想,我們以前在課堂上講過一句話:「用柔軟的心溫暖每一個人。」
我們這位同修做到了,他以一顆柔軟的心,去溫暖了另一個家庭的心。
這就是「慈悲化為菩薩」,對方真的感覺遇到菩薩了。
菩薩哪裡來呢?其實是這位同修的一念,只是一個念出來而已,但是對方收到的是菩薩感受,這就是一種很自然的流露。
古人常講「為善不欲人知」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現代人都喜歡模仿,而且貪功德,所以我們是為善而故意不讓人知。
其實也不一定非得「為善不欲人知」不可,因為我們不覺得自己在為善,只是認為這個應該做,所以做了之後,他不會故意不欲人知,也不會故意要讓人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