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六 祖 壇 經 的 智 慧 】~ 洪 寬 可 著 ~
 
如 何 常 見 己 過
 
像之前講的那位老鄰居的問題,我們乍聽完,以為只是一件小事情,沒想到事情還牽涉到不動產,如果換成金錢,是要以千萬元計算的。
可是為什麼他講話的時候,卻讓人聽起來,好像只不過是為了一個停車位的問題而已?這就是他的修為。
因為一個有修為的人,他能夠了解傷害他的那個人的心,對方會傷害他,甚至是處心積慮的設計他,他都了解。但是他更清楚:「這個人會這樣做是他的不得已。」
他有那個智慧,所以他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會讓小事變大事,他看實際的狀況,可以讓大事變小事。
甚至他去談事情的時候,連對方都會驚訝:「你被我害得這麼慘,講話還這樣的穩定,一點點火氣都沒有?」
其實有時候人要改變思想是很快的,因為我們人類思想的活動是大自然活動的一部份,大自然的活動有多少、有多複雜,我們無從得知。
所以隨時下一秒鐘,我們都可以改變主意,這個主意一改,也許整個結果就改觀了。
所以這一句話我特別推薦給各位--「常自見己過」。我們不要弄錯方向。
它有兩種修持方法:
第一個是,用它來約束自己。但是這樣不究竟,這樣是模仿、學習。
它會有一個效果,就是防止自己做太多錯誤的事情,不過沒有辦法達到目地。
第二種修行方法是,我們仍然要從心地下手。
以原古之道來說,就是「一日一禪定,一週一上課,日日行菩提」,行之久久,有一天就自然而然達到「常自見己過」。
因為它是一種狀態,它不是目標,它沒有步驟,它是檢驗我們自己修行是否已經合乎這個標準了。
有一天當我們考慮事情的時候,我們會先發現:「其實在這件事情當中,我自己哪裡處理得不好,所以對方才會那個樣子。」
一次、二次、五次之後,我們就會發現:
別人跟我們相處愈來愈愉快了,而且我們已經好久沒有道人是非長短了。
為什麼?因為我們看不到是非長短。這就是一個果。
所以佛經不是給我們拿來模仿、拿來學習的,它是拿來檢驗我們修行的成果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g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